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吾名執銳

    傳統零售都是坐等顧客上門,很少做主動營銷,沒有大資料的支援,對於產品上架具有盲目性,資訊具有滯後性。

    而新零售是傳統行業和網際網路相結合,有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體驗,線上可以自助下單,再透過物流快遞配送到家。透過線上宣傳,會員福利,消費資料分析,積分兌購等等網際網路手段,實現主動,即時的精準營銷。

    首先實體店對接網際網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顧客在實體店體驗一次,以後就可以在平臺自主下單,坐等配送到家。

    其次,透過網際網路平臺建立會員檔案,透過會員購物喜好,以及會員購買產品的使用週期進行精準推送的貼心服務,解決會員生活中的後顧之憂。

    第三,透過會員檔案,為會員及家人提供生日祝福,贈送生日禮物等,給會員貼心的服務,提升會員的粘性。

    第四,透過拼團、搶購等優惠活動,提升會員對平臺的關注度,

    第五,透過物流配送到家,解決實體店因地理位置的侷限性,同時解決了顧客到店消費無處停車的不便。

    實體店面向新零售轉變升級,前期的粉絲積累量很重要,得粉絲者得市場,得流量者得天下,有了龐大的粉絲基數才可以實現粉絲轉化為流量,最終實現流量轉化銷量。

  • 2 # 賀鵬HePeng

    傳統零售行業升級新零售,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策略就是擁抱網際網路電商的頭部品牌實現O2O,中小型零售業商鋪可以加盟或升級便利店品牌,比如京東新通路或者7天便利店等。實現一種網際網路電商頭部品牌和線下實體店的有效結合,這種結合頗為有效,壓縮了進貨成本,提高了經營效率,實現零售的更大價值。

  • 3 # 敏芊隨筆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大致要搞明白新零售是什麼?

    零售的本質:就是如何最有效的讓“人”和“貨”發生連線,而這其中的聯結器就是“場”。

    每一次零售的發展和演進,都離不開“人、貨、場”的重構,按照“人、貨、場”的重要性,可這麼分:

    零售1.0:農業時代—散點式零售

    物資短缺,場的功能不明顯,搞個集市就開賣,

    順序是“貨—人—場”;

    零售2.0:工業時代—集中式零售

    百貨商店,超級市場等的“場”來了,人和貨的連線,完全透過場的選擇和推薦,因此變成了“場—貨—人”;

    零售3.0:網際網路時代—線上零售

    電子商務透過網路把交易行為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場的功能再次被強化了,哪個平臺上買,很重要,反而是什麼“貨”不重要。

    重要的是“場”=淘寶、京東,大資料依據消費者的選擇來推薦商品,從而“人”,也被強化了。

    排序再一次更改為“場—人—貨”;

    零售4.0:物聯網時代—新零售

    這一輪的重構是“人”,圍繞人的消費需求,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大資料的支援,好的服務和產品更容易得到推薦。

    線上線下真正開始打通並融合。物物相連,場場相連,全方位的提供跨渠道、無界限的購物體驗。

    此時,三者的關係“人—貨—場”。

    那有沒有零售5.0時代呢?

    有,周宏明於2015年,首次提出未來依託於人際關係傳播的零售形態,稱之為“自零售”。

    在那個時代,“人—人”的關係取代了“人—場”的關係,每個自零售,就是一個小小的“場”,人既是場,場就是人,人場合一。

    透過這個“場”,人與人之間擁有感情及信任,貨因人而生,貨透過人找到人,人透過人找到貨,真正實現了“人”與“貨”的相連。

    我不知道各位看到這,想到了什麼?反正我是想到了“社群團購”+社交電商"結合的模式。

    所以,今天如果你是傳統零售行業,需要轉型的話,最快的方法,就是建立線上的社交電商平臺,配合線下的社群團購,建立O2O線上線下的雙向融合的商業模式。

    社交電商的流量往線下實體導,因為實體店有體驗感,服務更人性化,社群團購以“網紅=社群KOL”為主導帶領消費。而實體店的流量往線上導,在線上形成顧客的資料管理系統。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基於流量互導的商業閉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堡壘之夜》能不能成為新的吃雞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