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pring7799

    沒有統一答案。

    孩子千差萬別。有的是“不打不成才”。有的是需要經常鼓勵、激勵。有的需放養,有的需圈養。

  • 2 # 花自香17

    學生成績三分教,七分管,主要是指小學生和初中生的,這些學生年齡尚小,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會像高中生或者成年人知道為什麼學習,自制能力有限,需要家長老師的“管”,這個話裡主要是指老師的“管”。這個“管”,是管教管理之意。具體指:

    1、課堂紀律管理。教師上課一定要注意課堂教學的聽說寫等節奏變化,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要隨時注意學生聽課紀律,提醒走神的學生。喜歡做小動作、隨便說話的孩子很多,如果教師只顧自己講課了,有些孩子就會遊離課堂,聽課作業都沒有多大效果。優秀教師的課堂就是一大將軍帶領下的部隊,全面步調一致還高效率,這就是平時管理嚴格的結果。

    2、作業管教。作業要求高,出錯及時指出來及時修改,出錯多的指導講解。管理教育要跟上。

    總之,就是對學生要求高些,管理跟上,批評表揚要做好,這個“管”就是費心勞神費力的瑣碎的事情。

  • 3 # 明明如月學長

    概念描述

    首先類似的說法有很多“三分教,七分練”、“三分愛,七分管”、“三分教七分”等。

    題主所說的“三分教七分管”,來自於農業用於“三分種,七分管”,意思是說想有好的收成,就應該“種”下優良的種子,然後要對種子進行養護管理,比如澆水、施肥、除草等,這樣才能獲得豐收。

    常規解讀

    很多人對這裡管的理解為對學生或者班級的管理。

    因為很多學生並不知道學習重要性,並沒有學習的自覺性等,透過學校和老師的管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高效的學習,從而取得好的成績。

    另外還有一些不太實用的理論性的解讀。

    我的理解

    雖然很多諺語,有很多的科學成分,但是不要生搬硬套。

    比如“三分教,七分練”也是挺有道理。教給學生,學生上課能“聽懂”,但是聽懂不等於掌握,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師講課的時候學生反映是都聽懂了,但是做題還錯的原因。如果不練習,就無法檢驗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是否真正能靈活運用,就無法鞏固知識。

    “三分教,七分管”我的理解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很多文章寫的看似很好,但是沒有實際作用。很多老師口號喊得很好,“三分教,七分管”甚至都能寫出一篇文章發表,但是教學依然是因循守舊,以前自己老師怎麼教自己的,別的老師怎麼教學生的,自己就怎麼教。顯然這並不能讓老師教的更好。

    我認為核心是老師自身要多思考,傳授給學生更高效的學習方法。比如拿英語來說,很多老師下一節課聽寫上一節的單詞,每節課都如此,看似也沒問題,很多老師都這麼做。其實問題很大,很多學生都是上課前一天晚上突擊,應付完默寫就完事。然後期中期末前都忘的差不多,再突擊。導致單詞記得非常不牢固,而且非常痛苦。如果老師能夠傳授給學生遺忘規律記憶法,而且為什麼非得強迫當場記住呢?其實不強迫立馬記住,反覆記憶,帶到句子裡記憶等等效果更好。讓學生反覆翻看詞彙,重點翻看不會的詞彙,然後聽寫的時候隨機聽寫效果可能會好很多。

    再比如完形填空,很多學生做完,就完了,最多抄上去讀讀,其實作用不大。不應該抄上去,應該蓋住答案回憶,這樣空的地方單詞是透過思考提取的,印象非常深刻。

    再比如老師讓學生做錯題集,但是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老師,老師只檢查錯題集有沒有寫,潛意識裡認為寫了就不會錯,寫的認真就是學的認真,就錯的少。其實並非如此,很多學生只是為了應付作業,寫了錯題集並沒有認真的去看,沒有反思為什麼會錯,這樣錯題集就是一種形式,對學習沒有很大幫助,很多學生錯的還會錯。錯題集反覆看的重要性遠比多積累更重要,寫了不看和沒寫區別不是很大。

    其他題型和學科也都類似。

    老師如果不能轉變思想,學生如果不能主動總結方法,那麼這些多半隻是口號和雞湯,沒有太大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口才藝術能培養人的哪些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