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初心〈餘〉

    現今社會人親來往,是人際關係疏通之一,俗話話說人親人親走就親,不走就不親,這句話真不假。人親也是種負擔,但是我們也要看清社會現實,哪些親朋好友值得去來往,現在的人親消費動不動就是上千的,特別是鄉下的人親消費很多,一個村的都要去走動,紅白喜事很多,我們一年辛辛苦苦的掙錢,人親來往消費就是佔了一大半,沒一點經濟來源,生活是很困難的。說禮尚往來,一些人就不會那麼認為了,這次你送了我一千,我下次就還你八百的,他就會耍點小聰明,當然這也是少數的,我覺得人親來往就是人際關係為人處事的根本!

  • 2 # 東風吹戰鼓擂

    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有,原來是一個家族內也就是一個村子裡大家有個婚殤嫁娶,大家一起幫幫忙熱鬧一下,增進村子裡的人情冷暖。

    現在的味道有些變了,為送禮而送禮,為還禮而還禮,平常許久不見不打交道的也打電話通知,遠在外地的人也不放過,讓接到電話的人左右為難。

    都市裡的情況更甚,大家聚到一起吃個飯,閒篇一會,散席後各走各路,還是一樣的不相往來。

    該走的實實在在的人情還是要走的,對不常打交道的不需顧慮,不去是本分,去了是人情,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凡自己有事情時還是自己平時交往的人在幫忙,所以隨意點不需糾結。

  • 3 # 凡塵一粟

    說實話,看到這個問題,有點頭疼的感覺。因為人情禮節的往來消費已經佔據了我們這個普通家庭日常生活開銷的一倍。比如我們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費,物業以及電、暖、氣費,再買點衣服之類,一年也就是兩萬多一點,而迎來送往的隨禮份子錢,每年就有兩萬多。只2017年,做了統計就隨禮85家,每家只按最少300元計算,就是25000元多了!

    以上還只是隨禮錢,還不包括平常聚會,看望送禮物的花費,相信大家和我家一樣為這些隨禮花費所累吧。記得有句話形容的特別貼切:人情不是債,提著鍋兒賣!很多百姓人家,為了請客送禮這事,常常因為微薄的收入,不得不借錢隨禮吃飯。

    平常的人情往來也就罷了,就說說現如今社會上的這股請客送禮的不合情理的風氣吧。我們都知道,誰家有紅白事,沒有親戚朋友肯定也不行,但是諸如買房,滿月,留頭,生日,升學……一些請客送禮就是一種變相的收禮。這種愈演愈烈的收禮風氣,實在是一種利己損人的的行為。送禮的人,雖然知道不合情理,卻因為面子不得不隨禮,這樣子的花費,其實與感情沒有一點益處。

    我非常贊同政府現在對這種風氣的扼制!首先從黨員和公務員開始,除了婚喪申請酒宴,平時不準請客送禮,不準無故吃飯聚會!這樣最好,可以帶頭整治和扭轉這種風氣!

  • 4 # 弈海蒼龍

    謝邀請。人情關係消費己成為當下社會的重要消費之一。即有華人幾千年來重親重友的傳統因素,也受當下一切都商品化的影響。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無絕對好,也沒有絕對差。人情關係也是如此,正常的走親探友,你來我往,禮尚往來,是一種正常的人情消費,凡事皆有”度",過頭了,就變成了消費人情,令人避之不及。

    過去有句俗話: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親朋好友之間,注重情義,則地久天長,如以各自利益為重,往往是虎頭蛇尾,有始無終,即是至親至愛也難免勞燕雙飛。為利而絕情於人千里之外的大有人在。

    目前社會上,人情關係消費是有增無減,且有數額越來越大,禮品高檔化、多樣化的趨勢。讓很大一部分人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形成一道道坎。攀比之風久盛不衰,人情,面子把手中的工資單,刷得顧此失彼。

    我覺得,靠個人努力很難改變什麼,習慣習俗如滔滔江水,順走一切。只有依靠社會力量,甚至是動用某些公權力才能行之有效。近期南方某些鄉鎮,用鄉約鄉規來約束大操大辦的情況,對宴請名目、擺桌數量、菸酒擋次、甚至隨禮金額都明文規定,做了某些限制,對扼制愈演愈烈的鄉村請客風,確實起到了剎車效果。

    在用公款大肆消費和揮霍得到有效治理後,人情關係消費怎樣才能做到合情合理?把友情和利益分開?但願南方鄉鎮樸實的鄉風徐徐吹起,象當前的春風依次染綠祖國南北大地。

  • 5 # 愛過河的小馬

    中國特有的人情消費,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剛剛過完年,發現大家也理解,人情消費會花很多冤枉錢,而且意義不是很大了。但是現狀擺在這,又不得不花,畢竟人言可畏。

    所以,我的想法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轉變,人們慢慢會向理性的方向發展。

  • 6 # 雲兒ab

    尊重民風習俗,維繫親情,友惰,愛情,為工作,事業,產生的一些消費是必須的,因為現在時代不是過去年代觀念。但還是應尊守量力而行原則,過於虛榮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給自己和對方都可能帶來經濟壓力,精神壓力。另外,一些低俗的習俗應該抵制,拒絕消費。

  • 7 # 尋美千百度54

    華人崇尚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古已有了這種人情走動。

    只是現在,這種人情走動全都以錢來替代,結婚自不必說,孩子滿月要擺幾桌,孩子百天還要擺幾桌,孩子上大學自然要擺升學宴,老人過世這個必須得參加,這樣,你就會發現,工資當中有很大一部分要交這種份子錢。

    趕上五一節、國慶節這樣的結婚高峰期,有時一個月的工資連隨禮錢都不夠,這就成了嚴重的負擔。

    前幾年去了新公司,年輕人特別多,有很多年輕人,根本就不知道是哪個部門的,都不知道叫啥名字,敲門進來就送個大紅請柬。現在送請柬,還有一小盒隨手糖,你說你不隨這個禮吧,你吃了人家的糖;你說你隨了這個禮吧,連認識都不認識。

    現在單位人員流動是常態,你今天隨完禮,後天人家已經辭職了,上哪去了你都不知道,這禮隨的真是有點冤,可你要是不隨吧,第二天碰到你了,小臉拉得好長好長。

    而且結婚的一方也有點冤,現在普通關係也就是隨二百,一桌十人當中有個別隨的稍微多點的,也就兩千多點,而現在一桌宴席一般都得一千多,加上酒水,實際上也幾乎所剩無幾。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隨禮的不情願,收禮的也沒實惠,為什麼這個風卻越吹越猛呢?

    主要還是人們好面子的心理,覺得不論紅白喜事,人家那邊一擺幾十桌,輪到自己,根本沒個人,感覺臉上很掛不住。

    改變這種社會風氣和習俗,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該隨禮還得隨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人說話算數的成語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