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晴之黎明

    說到極端失卻道體的現象,用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滿口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的男盜女娼。斯僅作感慨之言,而此種道理為學不可不先明也。

    儒家學說其所關注的始終是人和人心,從沒有離開心去談事情,也沒有離開人去談事情。不解這一點,離開人和人心去講道理,就容易失去儒家本身的精神風貌,所以儒家的學說更應該從內心中去體悟其精神真諦方可受用。一切偉大的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也是如此。

    儒家提出的忠恕之道,是孔子對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之後,學生們問曾參什麼意思,曾參解釋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所以忠恕之道也是孔子一貫之道的註釋,那麼當然就是孔子一直所堅持的東西,也必然能體現孔子的本源精神。

    曾參繼承了孔子的道統,那麼這解釋也大抵是靠譜的。

    而能作為終身一貫實行的必也是其內在之力而體現於外在之行。

    朱熹 集註:“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然為何能盡己,何又能推人,這不是道理。而在心,儒家始終關注的自心和他人。對於自心必以至誠無偽而探明其根由,由明心無疑而推及他人。這是人心本具之德的顯發,所以這也正是儒家文化於人心有慼慼而綿延不息的根本。

    那麼忠恕其本即是人心之德。

    忠即是忠於內心的至德的實證,不動不搖。仁義禮智信無不由此而出。

    恕即如心,是以如己之心而去體會他人,即在與人相處之中,以觀心所證之同理心包容相處,所以對於人的理解是深刻觀察而後的智慧,既能做到真正的仁愛包容不走極端,而又不會犯聖母婊的無智錯誤。

    大仁者必也大智,應不外乎對於心的深刻理解。所以中庸中講:忠恕違道不遠。

    忠恕之心,即是對自心的誠實體察,和以此推及他人的仁愛包容和體諒。

    西方的思想家也得出一個教訓:人可以不愛一個人,但應該能夠寬恕一個人,人間最偉大的是愛,但比愛更偉大的是寬容。

    所以恕也是包含愛的理智,更難也更能體現仁愛。

    不管是忠恕,還是仁義禮智信,我們都不能把他僅當作名詞來解釋,這是需要用心去體悟的。否則又走了宋明理學家一路,清談而無實際受用,離正真之道就遠了。儀軌和教法也只有在理解其真意之體上,也才能夠真起用啊。

    所以孟子談的惻隱之心,王陽明談的良知,才是儒學精神發源的根本。

    《論語.學而》中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而這才是需要我們如實領悟的,莫以其表而忽視之其本,不要被表面所迷惑,但真走這一途其實並不容易,因為真正誠實面對自心是不容易的。所以後來儒家也講至誠,至誠就是讓心迴歸到無偽的狀態,如此方能入道。所以滿口掛著仁義道德,而不修無偽之心者,如何又能入得儒家之門。

    當我們明白,孔孟之道全是由心開發而出,就能意會反求諸己的真意無非反求於心而已,而不是從凡事自己身上找自己的錯這麼簡單表面。其實於出發心理自然容易明瞭,於理出發人卻容易陷入迷惑。

    若是明瞭這些就會明白,所謂忠恕之道,是為明心而達人之理,非自外來。

    孔子從十五歲志於學開始,到入仕途復周禮行仁政,不得而周遊列國弟子三千,問學於老子,研習周易到韋編三絕。古今流傳的解釋《周易》的《十翼》即《易傳》,就為孔子所著。孔子其晚年曾言,再給我幾年的時間,我就能完全掌握《易經》了,其好學至此。再至修六經著《春秋》學問大成。我們發現孔子的一生都在力行實踐學問,以達大成境界。因此觀察孔子的言行參考孔子的一生就明白,孔子講的這些道理不是空泛的,而真是實踐而來的,是真有所得。因此切莫以道理空過,而要靜下來用心體味。其實孔孟之學不在心外。

  • 2 # Ssunny21

    哈哈,忠怒還有道真是讓人匪夷所思,忠意味著忠誠,是基於倫理關係基礎下的,當下的忠顯然是忠於自己內心的。怒,倫理價值,是以倫常關係為基礎的,當下的怒不是涉及個人利益得失不構成怒,損害公眾利益及歧視因素也可成為怒的動因。

  • 3 # 莫安營

    “忠”與“恕”,是“仁”的實踐。

    仁,即是愛人,是一種完美品德。那具體應該怎樣做呢?《論語·雍也》記子貢問:“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孔子對這種大話並不感冒,答曰:“這豈止是仁,簡直已成聖,堯、舜這樣的人物也未必做得十分好!子貢同學,俺告訴你,所謂仁,其實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之意,仁,無非就是推己及人、為人著想而已。上述“立人”、“達人”,是為人著想的積極的一面,盡己之力以“立”、“達”他人,這便是“忠”。推己及人、為人著想的另一面,則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用自己的心推想別人的心,將心比心,這就是“恕”。

    忠與恕,是以自己作為尺度標準來制約、規範自己的行為,懂得哪些是應該主動做的,哪些是不應當做的。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把尺子,隨時隨地都在用它來衡量自己與他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做一個仁人,方法就是這樣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莓竄根後怎麼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