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啊哈哈林小花

    孔穎達——盛世鴻儒,字衝遠(一作仲達、衝澹),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孔安之子、孔碩之孫、孔霸的第19世孫、孔延年的第20世孫、孔子的第31世孫。唐朝經學家。生於北齊後主武平五年(574年),八歲就學,曾從劉焯問學,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隋大業初,選為“明經”,授河內郡博士,補太學助教。隋末大亂,避地虎牢(今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入唐,任國子監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南北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卒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終年75歲。生有三子:孔志玄、孔志約、孔志亮。

    孔穎達所疏或正義的經書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左傳》等。 位於衡水市桃城區前馬莊村西300米處,。現存墓地封土高1.5米,,豎有民國九年的墓碑,碑上刻“唐祭酒贈太常卿孔穎達先生”。1983年7月23日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貞觀二十二年,孔穎達病死,其遺體陪葬昭陵——唐太宗墓(在陝西省西安),此墓為他的“衣冠冢”。 又名《孔祭酒碑》,于志寧撰文,無書人名氏,唐貞觀二十二年二八四八一立,碑額有陽文篆書“大唐故國子祭酒麴阜憲公孔公之碑銘乙”十六字,正書,計三十五行,行七十六字。

    孔穎達為初唐時學者,太宗時官至國子祭酒,授爵為曲阜男,於貞觀二十二年卒,卒後詔許陪葬昭陵,故此碑亦為昭陵陪葬碑之一,碑在陝西醴泉縣昭陵南十里。

    從此碑書寫者的楷法來看,極似虞世南之《孔子廟堂碑》有人疑為虞世南所書。後有人考孔穎達卒時前十年虞世南已作古,故斷為非虞所書。據宋·黃伯思《東觀餘論》雲:“驗其筆法,乃當時善書者規摹世南之書而為之者也,筆勢遒媚,亦自可珍。”細觀此碑,用筆圓潤,體勢端莊,十分接近虞世南之風格,但時挾方筆稜角,結字亦較《孔子廟堂碑》略長略瘦而更疏朗,可知作者雖學虞而能自出己意。通幅觀之,點畫清腴圓渾,用筆沉著遒勁,結字平而不板,正而不拘,顯得神采奕奕,氣息清婉,實為唐人楷書中的姣姣者。唐人楷法學褚者頗眾,而學虞者卻寥若晨星,李宗瀚跋雲:“衝遠(孔穎達)卒於伯施(虞世南)後,此碑非虞書明矣,然其規撫虞書可雲惟肖,秀朗遵勁,極似《廟堂》其深穆凝遠之度不逮也。”

    其實書法之變,只在微妙之間,虞以溫潤見長,此碑則以秀朗相勝,雖從總體風神上未能跳出虞之窠臼,但亦能自立面貌,稍益已意而不失為唐碑中之精品。此碑在清初乾、嘉後已漫漶剝蝕,餘無幾字,最佳拓本以李宗瀚舊藏宋拓為最,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冊拓墨精良,第一行“右庶子”下“銀”字,字口完好,可見者尚有一千七百餘字。另有上海博物館藏吳縣吳氏本及趙聲伯舊藏本,皆元明間拓本,解放前神州國光社與有正書局曾有影印,近年來日本二玄社亦有影印模擬印刷本問世,解放後此碑從未出版過,上海書畫出版社選用李宗瀚舊藏宋拓本2000年影印出版。

    右《孔穎達碑》,于志寧撰。其文摩滅,然尚可讀。今以其可見者質於《唐書》列傳,傳所闕者,不載穎達卒時年壽,其與魏鄭公奉敕共修《隋書》亦不著。又其字不同,傳雲字仲達,碑雲字衝遠。碑字多殘缺,惟其名字特完,可以正傳之繆不疑。以衝遠為仲達,以此知文字轉易失其真者,何可勝數?幸而因餘《集錄》所得,以正其訛舛者,亦不為少也。乃知餘家所藏,非徒玩好而已,其益豈不博哉!治平元年端午日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國有什麼很悲傷很悲傷的電影或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