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閣

    從大概25、6年前起,南美就已經淪為歐洲足球的富礦產地了,競技水平比不上歐洲是從那時候就開始的,當然,當時沒那麼明顯。

    從大概15、6年前,南美足球就已經跟歐洲足球有了極大差距。

    2002年巴西奪冠是南美足球在世界足球舞臺上最後一次輝煌,之後的2006年,巴西止步八強,阿根廷被德國青春風暴打到找不著北,南美足球已經落魄到一定程度。

    2010年,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全部止步八強,只有烏拉圭靠著死守拖到點球才殺進4強。回頭再看南美球隊前進的程序,南美球隊進去淘汰賽之後就沒遇到過歐洲球隊,遇到歐洲球隊就是輸,其中包括巴西輸給垂垂老矣的荷蘭,阿根廷被德國再次橫掃。

    2014年更別提了,世界足球此前的“一極”巴西被德華人在家門口打了個7:1……

    2018年更慘……歐洲南美八強席位對比為6:2,其中巴西是靠16強打美洲兄弟墨西哥進入的……然後在八強戰裡,全部打道回府。

    其實現在南美足球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的成材率太低,同時由於足球理念和世界頂尖水平(歐洲足球)已經有很大差距,所以南美足球才會在成果(大賽冠軍)上顯得很沒落。

    舉個例子,我此前因為經常在某博彩網站投注,所以關注南美比賽會比較多,南美足球無論什麼級別的比賽,日常大球(3球及以上)的比例不會超過40%,如果觀看比賽場面,你會發現,即便是巴西的科林蒂安、聖保羅、阿根廷的博卡、河床這樣的傳統豪門,也會踢得一塌糊塗,甚至不如歐洲聯賽中的小俱樂部思路清晰。

    同時,經常出現的一種狀況是,南美足球比賽有極大機率出現全場角球不過10的情況。

    甚至是連續40-50分鐘不出現角球及直接任意球的情況。

    更有甚者,你經常能看到全場比賽雙方射門數相加不到10的情況。

    導致這些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南美足球的技戰術水平太差,個體進攻過多,但防守方面則投入兵力極大。

    比如角球不過10,說明啥?說明邊路進攻不行,下底成功率極低。

    比如全場射門數相加不到10,說明進攻上組織、滲透能力不足,以至於前鋒很少有機會起腳射門。

    這就是南美足球的現狀:進攻風格逐漸消失,而防守風格逐步加強。

    但南美不是沒有人才,青年才俊還是很多的,只不過成材率過低。

    如今在歐洲活躍的南美球員,單論水平,能夠在豪門俱樂部擔當主力的並不算少,但一看年齡就糟糕了,基本是25歲往上的,25歲以下的很少。很多青年球員以天才身份進入歐洲足壇,但踢了幾年之後就沉淪了,上一個踢出來的球員還是熱蘇斯,但他離巨星級別還有很大差距。

    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還是南美足球的整體風格變化,南美的年輕天才如果不能儘早進入歐洲聯賽,那麼戰術理念就會與先進層面脫節,而進入歐洲之後,適應和改變所需要的時間就會更長,難度增大。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內馬爾,內馬爾進入歐洲足壇的時間是2013年,至今已經六年,在巴塞羅那俱樂部效力四年,由於巴薩具有濃厚的南美足球氛圍,同時身邊有梅西和蘇亞雷斯兩大巨星的配合,內馬爾的南美足球風格一直沒能徹底改變,拿球之後喜歡單幹,非得帶幾下然後再傳球或者突破。

    這麼幹在巴薩能行,因為巴薩整體技術水平非常高,同時身處西甲,防守力度並不很大。

    但到了法甲,沒有了梅西和蘇亞雷斯的提攜和掩護,內馬爾需要獨自挑大樑甚至是串聯球隊進攻的時候,這種風格就逐漸顯出了劣勢,具體表現就是他的關鍵資料下降,受傷增多,甚至差點錯過了2018年世界盃。

    但我們再看,如今還有能在南美成名然後進入歐洲依然如日中天的球員嗎?沒了。

    要麼是年輕時進入歐洲,然後成名;要麼,在南美成名,然後進入歐洲混不開回到南美。

    畢竟對於球員來說,年輕時代(大部分球員是23歲之前)所學到的東西,會對他一生的風格和水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