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諸如具備建設條件不開工,坐等地價上漲;售賣時先賣戶型層高不好的,最後賣好戶型的,或者捂盤不賣等漲價等等。 除了上述冰山一角,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貓膩?
6
回覆列表
  • 1 # 合肥老李

    你所表述的情況還是有點模糊,結合房地產市場現狀來看,個人感覺無非有兩種可能:

    一是這個房子是限價房(政府不讓賣高,物價局備案備不掉)而且比較緊俏,因此開發商收取額外的價外價。例如這個房子明明能買每平一萬二,物價局最高只給備案一萬,於是開發商就通知客戶,合同按一萬籤,但你得另行支付一平方2000的額外費用,否則你就買不到。

    這種情況最近一年來在很多城市都很普遍,但開發商直接收取額外費用的不多,為避免被主管部門違規查處,一般都透過中介第三方收取,不開票、不留證據,或者透過捆綁車位、捆綁裝修來實現目的。

    第二種可能性較小,即開發商想偷稅,即部分價款不進房價,不做收入,從而達到不交稅的目的。

    但是在目前金稅三期的稅務環境下,幾乎實現不了,太多漏洞了。比如你額外支付的10萬元雖然不進合同不開發票,可畢竟要透過刷卡或者轉賬支付,畢竟要進開發企業的銀行賬戶,即使全為現金、款進私人或第三方賬戶,但在如今的金融監管和稅務監管環境下,如此多筆的大額交易想逃避監管可能性極低,十年前還有這種可能,現如今幾乎不大可能,開發商這麼操作的風險太大,一旦被舉報或查處,付出的代價是驚人的。

    此外,個人感覺作為購房者所受影響倒不大:如果你接受了房價(含額外費用),總的預算支出並沒有變化。雖然合同和開票金額變小,但你作為購房者在辦房產證時的交易契稅和維修基金(按面積收取的城市除外)反而也相應交少了,這樣算來短期內對你也有少許划算之處。但弊端就是,後期如果再次出售該房屋,原始購入價就會少計(額外費用部分不計入),那麼你作為賣方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理論上會多一些(但也有很多地區按照固定稅率徵二手房交易的個人所得稅,那就不受影響),但那也是至少幾年後的事了。

    總之,無論哪種可能,作為購房者一定要取得款項支付的憑據,即使不開發票但可以索要收據(蓋有開發企業章),如果收據也要不到,那至少要保留好轉賬或者刷卡憑證(轉入開發企業賬戶),如果直接支付至第三方賬戶的,相對風險大一些,建議你自己謹慎決策。總之,為自己做好最基本的保障。

  • 2 # 樓市觀察家

    內部認購/認籌中的套路,主要體現在前期不釋放具體價格,以認籌的某些優惠來測試意向客戶的意向程度和價格、房源的市場接受度,在開盤前一週的樣子才會最終定價,當然確定的價格肯定是根據客戶的摸底來制定的。

    開盤先賣價值低的房源拉低價格造成低價入市印象。不少樓盤採用低開高走的開盤策略,為了顯示首開價格優勢,有的開發商會利用價值相對低的樓棟或戶型首先入市撬動市場;當然,從整盤價格來說,首開價格的確會是相對更實惠的。

    購房者特別需要提防的還有開盤僱人製造氛圍,包括選房給定3-5分鐘的思考時間未選好馬上下一組;平時在銷售現場還會用假扮客戶搶同一房源、假電話製造緊張等等策略,對購房者容易造成心理壓迫,也很容易讓購房者失去理性,自亂陣腳。

    特價房的套路。有的開發商經常以特價名義進行促銷,實際上是扣除所有折扣優惠,定價最低的一些房源的價格(樓層或房型最差),還有的是純屬噱頭,不少特價房放出來馬上被銷控掉稱賣完了。

    ​以贈送面積做賣點。有的開發商已贈送面積作為賣點,實際上贈送面積無法寫入合同,特別是需要另外現澆的,能否兌現存疑,有不少案例就是圖著贈送去的最後發現其他業主不同意或者政府管理部門不允許,最後導致贈送面積無法實現的案例。

    有的樣板房傢俱尺寸可能被有意縮小,戶型最好看CAD圖紙的具體尺寸,否則,你會發現開發商在樣板房能做到的,到了自己手裡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樓盤推廣中的套路就更多了。一般購房者接觸的都是開發商想呈現給你賣點,但樓盤的缺陷卻會被有意隱藏或淡化。這更需要購房者透過網路以及其他競爭專案去多方打聽,才能得出一個更為客觀的判斷。可以說,不多比較衝動購買也是買房的一個大忌。

    另外,提醒一下,客戶下定(尤其是大定)前一定要對樓盤充分了解,對開發商口頭和廣告的承諾或寫入合同或錄音、攝像,不要跌入開發商的陷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龜側斜在水中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