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電商返利模式而言,在我最早2003年剛畢業開始入行電商時起,早期的電商返利模式主要是CPS(售後分成)。正規的電商返利平臺,絕對是不需要個人使用者交什麼平臺費或者押金的,而是從電商平臺的銷售收入中,抽取1.5%-5%左右返給個人站長(那個年代沒有微信,沒有自己網站的個人是無法加入返利大軍的)。
當時比較知名的返利平臺有淘寶客、QQ返利、億起發、領克特、51返利等,還有京東自營聯盟、凡客聯盟、夢芭莎聯盟等都是電商自建的CPS聯盟。都是正規運營的,佣金比例也很低。
還有另一類的是校園代理,也是比較正規的,但是使用的系統是正規大電商平臺自己的系統和統計資料,一般也可以透過下單測試其資料是否準確的。
天添薪消費者購物時,搞一刀切死的讓商家抽15%的佣金交到平臺,試問一下,目前還有多少零售類目能承受15%這麼高的抽傭比例。手機、電腦、音箱、大小家電等3C電子類消費品顯然是不可能的。而服裝鞋帽、箱包、化妝品,毛利率相對較高,但是在扣除了零售額的15%之後,拋除人工薪資、店租水電、運營管理、稅務等成本之後,零售商基本上也無錢可賺的。
其實,我們基本可以斷定,所有無法持久且無法良性迴圈的商業模式,基本都是龐氏騙局。(網際網路前沿創新型專案不算,因為他們有風險資本補貼。)
其次、天添薪等電商平臺,無論是從成本、效率、體驗層面上講,都對社會百害而無一利——電商的本質是去中間環節,提升商品流通效率和消費體驗,而天添薪平臺純屬在零售商家和消費之間橫插一腿,硬收15%的平臺費(號稱10%返給消費者、5%做平臺運營成本)。
既降低了流通效率,而且還增加了商家或者消費者的成本(無論誰出這15%,總歸要有人出,而 平臺總是坐收漁翁之利的一方!)
如果真的是商家承擔了這15%的費用,等於返利平臺在吸商家的血,榨乾了原本就生存艱難的商家的那一點毛利。
如果商家不承擔,把15%的平臺費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承擔,那麼即使消費者最終能從平臺拿回10%的返利,那麼其實消費者還是多掏了5%的消費成本。這個賬小學一年級都能算明白。
更何況返利平臺聲稱10%返給消費者,還未必真返呢,很多平臺都是讓消費者把所謂返利的錢留在平臺裡面,待積累到一定額度才能體現。
而這個體現額度,可能是讓你購物購的傾家蕩產也很難達到的額度。
除非你自己自身消費能力超強,而且自己的親朋好友消費能力也同樣很強,他們一起幫你共同剁手,努力購物,幫你達到了提現的額度。而這個時候,你和你親朋好友付出的購物費用,會遠遠超出你透過返利獲得那一點點蠅頭小利!總體來說,你還是得不償失。
況且,參加購物返利平臺的人,大多都是不怎麼有錢的人,拿來那麼多有錢的親戚朋友呢?再說有別人也不一定向你那麼傻相信這個。就像很多加入傳銷組織1040工程的人,自己本身沒什麼錢,勉強夠付一個69800,立即拿回一個零頭12000。按這個投資回報比,無論你最終的傳銷收入多高,其實本質都是你需要先騙你的親戚朋友付出5倍多的本,才能換回你一個人的那點收入。這麼大的坑,很多人愣是看不透,硬往裡跳!
目前的天添薪等電商消費返利平臺的坑可能沒那麼大,欺騙性也沒那麼強,但其本質都一樣的,知識傳銷是抓一個吃一個。而返利平臺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線,更隱蔽些,欺騙性更大些而已。另外,還搞了一個“消費投資”或“共享消費”模式的新概念。
其實“消費投資”模式的理論,純粹從理想的角度來看,是可以成立的,其原理是透過“人人零售”和“微商口碑”等互利網傳播模式,讓商家節省大量的廣告費用和渠道成本,然後直接讓利與消費者,讓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幫助商家分享傳播,達成銷售後,給消費者分傭。這個模式目前“海爾順逛”在做,但都是微利模式的,根本達不到10%分成比例那麼高。而且是海爾作為產品品牌商自己提供平臺經營管理的,而第三方平臺一不懂產品、二不懂零售、三不懂服務。
唯獨一些人對網際網路的微商或者傳銷模式搞的門清,希望沾共享經濟的光,走捷徑橫財。
就電商返利模式而言,在我最早2003年剛畢業開始入行電商時起,早期的電商返利模式主要是CPS(售後分成)。正規的電商返利平臺,絕對是不需要個人使用者交什麼平臺費或者押金的,而是從電商平臺的銷售收入中,抽取1.5%-5%左右返給個人站長(那個年代沒有微信,沒有自己網站的個人是無法加入返利大軍的)。
當時比較知名的返利平臺有淘寶客、QQ返利、億起發、領克特、51返利等,還有京東自營聯盟、凡客聯盟、夢芭莎聯盟等都是電商自建的CPS聯盟。都是正規運營的,佣金比例也很低。
還有另一類的是校園代理,也是比較正規的,但是使用的系統是正規大電商平臺自己的系統和統計資料,一般也可以透過下單測試其資料是否準確的。
天添薪消費者購物時,搞一刀切死的讓商家抽15%的佣金交到平臺,試問一下,目前還有多少零售類目能承受15%這麼高的抽傭比例。手機、電腦、音箱、大小家電等3C電子類消費品顯然是不可能的。而服裝鞋帽、箱包、化妝品,毛利率相對較高,但是在扣除了零售額的15%之後,拋除人工薪資、店租水電、運營管理、稅務等成本之後,零售商基本上也無錢可賺的。
其實,我們基本可以斷定,所有無法持久且無法良性迴圈的商業模式,基本都是龐氏騙局。(網際網路前沿創新型專案不算,因為他們有風險資本補貼。)
其次、天添薪等電商平臺,無論是從成本、效率、體驗層面上講,都對社會百害而無一利——電商的本質是去中間環節,提升商品流通效率和消費體驗,而天添薪平臺純屬在零售商家和消費之間橫插一腿,硬收15%的平臺費(號稱10%返給消費者、5%做平臺運營成本)。
既降低了流通效率,而且還增加了商家或者消費者的成本(無論誰出這15%,總歸要有人出,而 平臺總是坐收漁翁之利的一方!)
如果真的是商家承擔了這15%的費用,等於返利平臺在吸商家的血,榨乾了原本就生存艱難的商家的那一點毛利。
如果商家不承擔,把15%的平臺費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承擔,那麼即使消費者最終能從平臺拿回10%的返利,那麼其實消費者還是多掏了5%的消費成本。這個賬小學一年級都能算明白。
更何況返利平臺聲稱10%返給消費者,還未必真返呢,很多平臺都是讓消費者把所謂返利的錢留在平臺裡面,待積累到一定額度才能體現。
而這個體現額度,可能是讓你購物購的傾家蕩產也很難達到的額度。
除非你自己自身消費能力超強,而且自己的親朋好友消費能力也同樣很強,他們一起幫你共同剁手,努力購物,幫你達到了提現的額度。而這個時候,你和你親朋好友付出的購物費用,會遠遠超出你透過返利獲得那一點點蠅頭小利!總體來說,你還是得不償失。
況且,參加購物返利平臺的人,大多都是不怎麼有錢的人,拿來那麼多有錢的親戚朋友呢?再說有別人也不一定向你那麼傻相信這個。就像很多加入傳銷組織1040工程的人,自己本身沒什麼錢,勉強夠付一個69800,立即拿回一個零頭12000。按這個投資回報比,無論你最終的傳銷收入多高,其實本質都是你需要先騙你的親戚朋友付出5倍多的本,才能換回你一個人的那點收入。這麼大的坑,很多人愣是看不透,硬往裡跳!
目前的天添薪等電商消費返利平臺的坑可能沒那麼大,欺騙性也沒那麼強,但其本質都一樣的,知識傳銷是抓一個吃一個。而返利平臺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線,更隱蔽些,欺騙性更大些而已。另外,還搞了一個“消費投資”或“共享消費”模式的新概念。
其實“消費投資”模式的理論,純粹從理想的角度來看,是可以成立的,其原理是透過“人人零售”和“微商口碑”等互利網傳播模式,讓商家節省大量的廣告費用和渠道成本,然後直接讓利與消費者,讓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幫助商家分享傳播,達成銷售後,給消費者分傭。這個模式目前“海爾順逛”在做,但都是微利模式的,根本達不到10%分成比例那麼高。而且是海爾作為產品品牌商自己提供平臺經營管理的,而第三方平臺一不懂產品、二不懂零售、三不懂服務。
唯獨一些人對網際網路的微商或者傳銷模式搞的門清,希望沾共享經濟的光,走捷徑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