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當然不是了,純粹是各自為政。而且,大多數不是清末改的姓,而是之後才逐漸改的。

    我的一位親人就是滿族,後改的漢姓。他簡稱姓羅,全稱姓愛新覺羅。

    很多滿族人不是清末改姓。當時也有戶口、身份,沒有固定身份的話,對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所以改姓是超麻煩的大事。

    雖然清政權滅亡了,但實質上漢族是很有包容姓的,又經過多年的人群融和,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排外,沒有搞趁他病要他命那一套。尤其,很多滿清貴胄實際上還是頗有家資的,不僅自恃身份地位,甚至還有很多人想著能夠復辟,根本就沒多少人改漢姓。

    這種情況大約持續到張作霖統治東三省,開始搞肅清,找麻煩殺人,很多人為了撇清與舊勢力的關係,急忙改了姓。由於事發突然,也沒有搞什麼宗族會議,並不商量,各改各的。比如愛新覺羅姓,分化出艾、羅、金、趙、肇、姜、江等。

    但這時也沒有那麼多人改姓。滿足姓有300多個,改了的,除了貴族姓,多是賤姓改了,中層階級的姓氏還是未改的居多。

    這之後就到了建國前期,由於逐漸掀起了土改運動,而且當時有些情況是比較偏激的,有時不分青紅皂白,並且又有了新的戶口制度,滿人才大部分改成漢姓。而當時已有改漢姓的先例可循,也就自己從中選擇了。

  • 2 # 潯陽鹹魚

    八旗制度在清朝是一大特色,保證了一部分滿人的貴族地位,成了社會上層組成部分。在清朝早期,旗人還能為滿清帝國輸出戰鬥力,維護國家內外穩定;到了晚清時,政治腐敗,這幫旗人子弟早就退化成一群社會廢物和寄生蟲了。

    【清末,大批民眾抽大煙,包括八旗子弟】

    到了民國建立時,社會時局動盪,旗人從高高在上的社會上層跌落,和平民一般,所以旗人子弟從自身安危出發,聯絡到某些旗人之前作孽太多,擔心會遭到漢人報復,於是改用漢姓,並自稱漢人。

    普通滿人也是如此,這是大眾的趨從心理。誰都不想因為自己的滿人身份被漢人排斥、打擊。同時漢人身份能夠帶來更多的社會資源優勢,滿人身份會帶來不便,所以就會有滿人改成漢人。

    改姓這種事在當時也沒有多大難度,畢竟當時的滿人對漢字、漢語都能熟練掌握,容貌也沒有差異,無非換個服裝(放棄滿族裝扮,改用漢人服裝),改頭換面就行。

    到了新中國成立,人民政府推行民族平等政策,於是有更多的滿人選擇恢復滿族身份,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國滿族人口有984萬之多。

    回到滿人改漢姓的問題。

    其實早在清朝,就已經有滿人使用漢姓了。

    因為滿清帝國本身就支援滿漢兩種文化並存,連皇帝都學習使用漢語,政府也使用漢語,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有滿人為了圖便利,把自己的滿姓擱置一邊,平常就使用簡單的單字漢姓。

    【乾隆皇帝御批奏摺】

    這種情況出現後,滿清政府都曾下詔禁止,結果收效甚微。道理很簡單,用滿姓不方便嘛!

    若說滿人用漢人的姓是為了圖便利,情有可原的話,那麼滿族婦女還效仿漢族婦女纏足,這種封建糟粕也模仿,想想真是夠了。

    同樣的,滿清政府也下詔不許滿族婦女纏足,結果還是,沒多少人聽。

    所以說,滿人改用漢姓,是文化、社會發展趨向,畢竟漢族文化更具有優勢。

    到了辛亥革命爆發,民國建立之後,這種歷史潮流更是不可阻擋了。據說滿清帝國排行第一的“愛新覺羅”就被改成金、肇、羅、德等十餘種漢姓,可見這並不是一個家族能夠決定的事,而是同姓中各個家庭單獨決定的。

    【辛亥革命】

    再說到新中國,大部分滿人已經回覆滿族身份,但是他們還是沒有放棄漢姓帶來的便利,所以我們所知道的一些滿族明星,他們都繼續使用漢姓,用於工作、生活。至於滿姓,自己記得就行。

    筆者隨便舉幾個例子吧。

    大陸歌壇女歌手:那英。

    香港女演員:關之琳。

    開心麻花的女當家:馬麗。

    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郎平。

    著名鋼琴大師:郎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穿越小說為什麼愛走西方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