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居說歷史

    這個故事,《史記》裡有記載,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

    這是秦滅楚之間的插曲,嬴政第一次問計於王翦,需帶多少兵才能殲滅楚國,王翦說“非六十萬不可”,嬴政覺得王翦老了,想以多取勝,況且這麼多兵力,交給王翦,萬一王翦反了,秦的處境就危險了。於是,嬴政沒采納王翦的建議,而是任用李信為將,攻打楚國,結果戰事不利,連吃了幾個敗仗。這時,嬴政又重新請王翦出山,做伐楚統帥。

    《史記》原文——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為聽將軍計耳。”於是王翦將兵六十萬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始皇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和聰明人處事就是省心,太史公在書中給出了答案。

    王翦的解釋是:秦王多疑,不相信別人,現在秦王把全國能動員的兵力都交給我,我如果不假借為子孫謀家業,而多要些賞賜,就不能消除秦王對我的疑慮。

    令國君猜疑,為為臣者之大忌。有些時候自汙藏拙是明哲保身的必然需要。我們中國的先輩們,這方面本領絕對無敵。

    這樣就不難理解王翦的舉動,其一、消除秦王疑慮,便於作戰指揮。其二、透過自汙,來換得生存空間。

  • 2 # 海煙3

    因為王翦帶走了秦國所有計程車兵,出征途中不斷髮奏摺向秦王索要金錢美女,無非是向秦王表示只愛錢財,不愛權利,沒有造反的心

  • 3 # 徐老師小學堂

    為將之道,必須為君著想。

    君王最怕手下的將領手裡有軍隊又名氣很好得到人民的擁戴。這樣的人容易取代掉自己。

    孫子王翦每次出征的時候他這個時候手裡有了兵權,他就不能再要名聲了,他就做了一個貪圖錢財的人的舉動,跟秦王要錢,以顯自己並無大志。明哲保身。

    秦王看到他自己主動放去名聲,自毀聲譽,所以很開心。

  • 4 # 小鬼筆錄

    這叫自汙,表達,自己對權利是不感興趣的,只是想獲得更多的金銀,讓皇帝不要擔心,而且攻打楚國帶走的兵力實在太多了,也是為了讓皇帝放心而做的政治秀

  • 5 # 易若共賞

    這是為了自保,王翦為了讓秦王對自己手握軍事大權而放心,王翦向秦王討要賞銀,田畝。是為了向秦王表明自己沒有政治野心,要一些財物來為自己養老,王翦要是在外領兵打仗期間,只要功勞不要其他。秦王會認為王翦有巨大的政治野心,對王翦來說就是最大的政治問題,少有不慎就會身首異處。歷史上不止王翦一人用這種方法自保。例如,宋朝的曹彬,明朝的徐達等。

  • 6 # 妖鬼雜談錄

    簡單將王翦透過求財貨的方式消除秦王疑慮,為什麼必須這樣?是因為秦始皇舉全國之兵相托麼?

    秦滅楚之前,山東六國已經有四國被秦國滅,燕國殘存一部分逃到遼東。這裡面王翦父子就滅了三國。

    什麼叫功高震主,王翦便是。

    王翦在軍中的資歷比秦始皇當秦王的時間還長,軍中舊部無數,更可怕的是王翦父子滅趙魏燕,尤其是滅趙國,計殺李牧,從此山東六國再無人可抵擋秦軍鋒芒。

    所以說王翦不僅在軍中有無數舊部,更是具有巨大的威望。王翦振臂一呼,軍中會有多少響應者?

    秦始皇豈能不懼?如今滅楚更是將秦國60萬大軍託付,除了駐守各個關卡的常備軍與防備匈奴的軍隊外,60萬大軍可以說是秦國能動員出的絕大部分常備軍了(估計預備役都徵集了)。

    秦始皇不可能不對王翦心生疑懼,如果換一位將領,比如李信、趙佗之類,估計秦始皇根本就不會擔心,畢竟與王翦比起來,李信之類威望畢竟不足,而且軍中舊部也不多,真敢反叛估計一道密旨就解決了。

    王翦對此當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在滅燕之後,王翦就想要辭職回家,為的就是避免一人獨佔滅六國之功。

    如今王翦不得不出山著手滅楚,手握六十萬大軍,為了避免功高震主沒有好下場,王翦只能透過索取財貨的方式示意秦始皇自己沒有二心。

    所以手握全國之兵是一個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王翦功高震主,不得不小心謹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琦關鍵防守為火箭鎖定勝局,他有可能成為像穆大叔那樣的內線大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