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鏽色歷史
-
2 # 小編虎哥
太平天國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運動,從1952年開始,連續十年的時間,太平天國始終和清政府分庭抗禮,佔據半壁江山。要說實力,太平天國並不比清朝弱多少,甚至更強。
而且在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時候,太平軍還是佔據的優勢,清軍節節敗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太平天國天下歸心,為何沒能一鼓作氣的推翻清政府?反而在清朝緩過氣來之後,十年之中反被鎮壓下去呢?
這裡面其實有這很多的原因,最多的一個就是安樂主義的萌生,在天平天國打下南京城之後,很多的高層就開始了及時享樂的做派,從洪秀全開始,個個天王都變本加厲,只有石達開一人始終如一。這樣的政權怎能長久?這當然也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其實在筆者看來,太平天國的失敗安樂主義只是一個方面,還有眾多的原因。要知道自古以來起義的農民軍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享樂主義的萌生也不只有洪秀全一家,想漢高祖當年攻破咸陽的時候,也過了一段奢靡的日子。
所以促使太平天國迅速沒落,並被清軍鎮壓的原因還又很多,筆者舉出三個例子:
第一,沒有安邦定國的人傑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起義軍,但凡成功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軍中有出類拔萃的人傑。比如漢初三傑,明初的李善長和劉伯溫。而反觀太平天國之中,只有石達開這一個半文半武的將才,其餘的也都沒有一個像樣的謀士存在。
洪秀全本身就是一個童生,考個秀才也都用了多次,本身就沒有寬闊的胸襟和抱負,手底下自然也不會有多少能人異士的存在,就一個稍有能力的石達開,都被他排擠的要命,從這裡就能看出來,太平天國不能長久。
第二,孤軍奮戰
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時候所向睥睨,各國列強都對其大有信心,甚至有的還提出了招攬扥條件,但是紛紛被拒絕,雖說這個事情太平天國乾的大快人心,也非常的有骨氣,但是也同樣將這些想佔便宜的列強推到了清政府哪邊。
結果在中外聯合圍剿之下,太平天國根本支援不了多久,只能轟然覆滅。如果太平天國和張作霖一樣,對這些列強虛與委蛇的話,那麼局面也許會發生變化,須知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
第三,制度沒有改進
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起義,這就註定了太平天國和清政府是一個政治體系的存在,沒有絲毫的改進和創新。前期的時候之所以所向睥睨,那是因為人們的情緒高漲,所以在太平天國腐敗之後,戰鬥力迅速消退,最終被鎮壓。
而如果太平天國採用全心的制度和思想,那麼高層也不會出現腐敗,結果也不會失敗,說到底,不論是太平天國還是清政府,他們最後的失敗都是因為制度的落後以及思想的固執。
回覆列表
一、主觀原因
1、農民階級的侷限性。他們提不出一個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廣大將士參加革命的目的並不明確,大多迫於生計,希望改變貧窮的經濟地位;在定都天京以後,領導者封建特權思想膨脹,爭權奪利,貪圖享樂,結果斷送了革命前程。
2、農民階級不是新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代表。他們無法克服小生產者所固有的階級侷限性,因而無法從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確的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領導集團自身驕奢淫逸,內部爭鬥,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向心力和戰鬥力。
3、戰略上的失誤。起義之後,沒有盡一切可能爭取知識分子,不能把反孔和爭取知識分子統一起來;定都天京後,孤軍北伐,犯了兵家大忌。 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後期作戰,屢失良機。戰略上存在重大失誤。
4、《天朝田畝制度》的平均分配脫離了當時社會的生產關係。像分配時的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原則脫離了生產關係,根本無法實現。
二、客觀原因
當時正是封建統治的最高峰,清王朝為了維護自己苟延殘喘的統治,不惜一切代價鎮壓起義;此外,西方列強為了維護在華既得利益,繼續扶植滿清王朝做代理人,也加入到了鎮壓起義中來。客觀上可以說,太平天國運動敗給了中外聯合絞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