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滿園青
-
2 # 社群小玩家
我不知道這個大師怎麼出的名,可以肯定一點,被追捧總會有閃光點,有價值,如果真的是有內在的東西,給大家以啟迪,那是否會繼續流浪還是在做一些別的什麼都不重要,我們的這個社會很簡單,對自己有用就會被關注,關注是一種力量,越來越多的關注,形成的是一種很大的能量,希望越來越多的正能量得到推廣,只要他們對社會,對你,不說有益,但求無害,他們最後的抉擇又有什麼關係呢。
-
3 # 榮歸攀録
沈先生會選擇另外一種活法。1.沈先生和犀利哥不能相提並論,他們不在同一頻道!2.沈先生火的時候,他自己就說過,他的火只是一時的,慢慢就歸於平淡了。沈先生是以平常心來對待網紅的,思想境界很高,這點挺不容易的,由奢入儉難,由萬眾矚目到歸於平淡一樣很難,一般人很難放下。3.沈先生撿垃圾是為了提倡環保垃圾分類,如今已經全國推廣,所以他不會再去做這件事,而是會選擇其他生活方式
紅透整個網路的沈先生,經過各方努力和網路平臺的冷處理,伴隨他暫時的離去逐漸降溫,他的離去也給大家留下了各種猜測,個人也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看法。
沈先生的經歷就不再重複,大家都摸得一清二楚,只是我對某些看法與大家不同,先談談個人對他流浪經歷看法,沈先生剛開始是因為垃圾處理問題被病休,這時候他並不是提倡垃圾分類,有一定生活節約習慣在裡面,他只是挑選有利用價值的廢紙,並沒有把所有垃圾歸類分撿,而且幹了6年才被人發現,證明當時他也不是把所有廢紙都拿出來,僅僅是撿那些只用了一面,或者略破損可以寫寫字畫的紙,撿少量也沒人注意,所以幾年了才讓人發現,因此我認為當時他僅僅是出於節約習慣。
被病休後肯定是無休止的等待復職,這期間因為單位並沒有辭退,又不能重新找工作,這時候也需要錢開銷,也需要勞動來解決這無聊的等待,撿垃圾剛好滿足這兩個條件,而且撿垃圾又是他很熟悉的掙錢方式,恰恰就是這個本來是良好習慣,卻坐實了精神病的事實,讓他離復職更加遙遙無期。家庭的矛盾,個人問題等等讓他陷入一個死衚衕,除了讀書和垃圾,他的心估計已經靜如死水。
真正開始提出垃圾分類估計是2002年以後,因為這個時候國際已經開始提出這個概念,而沈先生又是博覽中外的人,他應該立馬注意了這個問題,因為這個概念與他有共通之處。為什麼這樣猜測呢?從網路上他自己和旁人的記述分析,比如那個小葉先生一起撿垃圾,還有沈先生自述去公共場合很注意形象等等,證明他當時只是拾荒,之後垃圾分類概念才讓他改變成真正的垃圾分類。
正式流浪後沈先生也給有關部門寫信提出垃圾分類,一封封書信如流牛入海,並沒有人對他回覆,沈先生對這個理念一直沒有放棄,他甚至作最後的努力,他讀書的地方選擇地鐵口,也是因為這個地方白領階層較多,更容易引起精英階層們注意,他希望用這種方式自我營銷,事實證明他是對的,經常有人跟他交談,可惜常有人聊天,但沒有實現他的抱負,時間一天天過去直到現在走紅。
從沈先生只言片句中感覺,沈先生並不希望流浪,但他不會放棄垃圾分類這個工作,如果有上位者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請其出山做垃圾分類工作,他肯定會接受,但這不可能,如果直接任命他工作,這是對千千萬萬工作者不負責,做官也得有個流程,一步登天引發的社會反應很嚴重,因此他只能選擇有點間房子,有空地堆放垃圾。垃圾分類是他生活的根本,也是他精神的支撐,現在又是他神聖光環的加持,如果放棄,這些年的努力全白費。
沈先生說過“謀名當謀萬世名”,曾仕強教授也講過“讀書人不爭生前爭身後”,名譽對一個讀書人很重要,特別是這種堅持了幾十年的人,如今都50多的人了,按70歲左右計算,也沒多少年頭了,再堅持堅持就是圓滿,既使現在國家不表態,等死後追認一個什麼“中國垃圾分類先軀者”“中國垃圾之父”這些實質名譽,作為一個讀書人來說也值了。
所以分析今後不管發生什麼,就算不再流浪,但垃圾分類他肯定會繼續做,不管從習慣還是聲譽,他必須把垃圾分類做到底,完成他的“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