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uixuezhaofeng

    這個提問有點水平,同為法國殖民地的西北非兩鄰國(摩洛哥基本控制西撒哈拉,所以毛摩事實上交界),發展與民生何以相差懸殊?

    老祖宗給我們的答案“放之四海而皆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先說地利,兩國地理相鄰而地貌迥異。三座阿塔拉斯山脈將摩洛哥東、南圍住,其境內多山脈、高原,沿海平原約佔15%多,北部地中海式氣候,南部半乾熱,適宜生存。大海與山脈將摩“封閉”,它獨身隔絕環境“自成一體”。該國磷酸鹽儲量豐富,再有全方位的旅遊資源。

    毛塔則是沙漠之國,2/3以上國土為不毛之地,氣候乾熱,熱風揚沙。南部和西南沿海有不大的可耕地。有相當的鐵礦儲藏,近年有陸上石油開採與沿海氣田發現的好訊息。

    再說天時,或言歷史境遇更貼切。摩洛哥與南歐隔海相望,歷史上更多接受地中海沿岸強權洗禮,直至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進入,形成柏柏爾人與阿拉伯人融合至今的人文環境。因為地理阻隔,奧斯曼勢力未能染指該地。15世紀,從北非進入伊比利亞的摩爾人被逐,歐洲勢力趁機進入摩洛哥,直至1912年它成為法國“保護國”。二戰中它堅定站隊於美英,1943年羅斯福與蘇丹歷史性會晤後美國支援摩獨立並提供安全保障。1956年獨立後摩堅定如一地親西方,且與以色列始終保持友好。

    毛塔因地處阿拉伯北非與黑非洲交界地,其歷史深受兩者共同影響。史上曾為羅馬帝國的邊緣行省,七世紀後阿拉伯人帶來宗教信仰與文化習俗,而它不改連線西非和北非陸上通道的作用。1817年起該地為法國控制,一個世紀後成為法國殖民地和法屬西非8地區之一。1960年它以伊斯蘭共和國身份獨立。

    最重要的是人和,它不在人口多寡。2016年摩毛人口為3527萬和430萬,GDP1014億對46億美元。

    摩洛哥人口構成中阿拉伯裔佔2/3,柏柏爾人30%多,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睦相處,都講阿拉伯語(北非方言),為穆斯林,受教育群體中多懂法語、西語。它是“所有穆斯林國家中最純粹、受汙染最少的國家”(突厥主義和世俗主義不侵),君主制度堅如磐石,國王既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還是至高無上的精神領袖,王室在摩洛哥人、特別是窮人的頭腦中佔有非同尋常的位置。還有經濟基礎,摩洛哥農業國屬性千年不易,磷酸鹽、鐵、錳等礦產開採和多姿多彩的旅遊都沒有改變國家的底色,沒有產業升級和新階層湧現的社會超級穩定,阿拉伯之春不度的原因也在這裡。

    毛塔族群“二元三分”:摩爾人作為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的混血後裔,又分作“白摩爾人”和“黑摩爾人”,前者有更純的阿拉伯/柏柏爾血統,史上至今從事高等職業,約佔人口的30%。黑摩爾人又稱哈拉廷人,占人口40%,包括遊牧民、手工業者、工匠和舊時奴僕,他們更多地與黑人通婚,血統和職業決定了黑摩爾人遠低於白摩爾人。毛塔的黑非洲人有5個族群,主要由南部塞內加爾河谷農民構成,約佔人口30%。毛塔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和沃洛夫語(黑人通用),政府更致力於前者的普及和使用,通用法語。伊斯蘭教一統全國。

    ”毛塔居民傳統上在族裔、語言、膚色和社會地位等方面差異懸殊,甚至有奴隸一直生活的最底層,現代社會人人平等的因子遠未植入,建設一個統一民族國家的目標同樣任重道遠。在毛塔,主要民族問題是摩爾人和非洲人間的矛盾。獨立至今,處於權力中心的摩爾人一直強化對政府的控制、阿拉伯語的推廣和更廣大摩爾人之間的團結和認同,非洲人喪失了土地、政府部門工作權和民族教育的權利,1989年毛塔發生兩族衝突,並波及塞內加爾,深層原因是摩爾裔高人一等的優越感,觀念落後思維狹隘比自然條件惡劣更可怕。

    從軍旅到政壇也為“窮文富武”做了最好的註解,毛塔軍隊人數不超1.6萬,據稱,2005年政變的當事者官拜“上將”,當年該華人均GDP452美元,石油開採帶動經濟,2016年實現GDP46億美元,但仍有2/3的人口日生活費不足2美元,貧困率42%,預期壽命63.2歲。最不發達國家荒蕪土地上盛產威武將軍,在非洲許多國家屢見不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參、茯苓、白朮、甘草放在一起煮水喝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