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針灸醫師謝淑穎
-
2 # 芯藝媽媽
讓寶寶多吸,多吸,多吸!沒有也要定時吸
不要喝油膩湯,適得其反,多喝水就行
比按摩管用
-
3 # 愛娃島
豆兒媽純母乳餵養已有一年,目前奶量跟的上。
第一要訣:多吸多讓寶寶吸,尤其剛出生的時候,沒有奶,只要寶寶醒著就讓他吸。
讓寶寶多吸是快速下奶和增加奶量的不二法門,沒有比這個更有效的。
因為寶寶吮吸的動作會刺激大腦的泌乳系統分泌更多的乳汁,寶媽的身體會快速調節自己的奶量和寶寶的食量達到供需平衡。
達到平衡的週期一般是三個月。
第二要訣:自信哺乳界流傳一句話:老公和婆婆是回奶的神器。據傳好多婆婆吹牛逼:“我當年奶怎麼怎麼多……”。有餵狗的,有飈牆上的。不幸遇到這樣的婆婆能遠離就遠離。畢竟孩子是自己的,自己生自己養。
孩子一哭,老公就責怪的眼神看著你並質問:“是不是你奶不夠?”
面對這樣的老公能溝通(科普)就溝通,溝通不了的就自我洗腦(忽視,左耳進右耳出)。也不能因為這就離婚不是。
始終堅信自己的奶量足夠養活寶寶,身體就是這麼強大,你信就可以。畢竟人是大腦支配著身體。
你要自己潛意識也覺得奶量不夠,身體準會遂了你的願。那麼恭喜你,你的婆婆老公如願了。開始餵奶粉吧,慢慢就一點奶都沒有了。
第三要訣:充分休息,保持好心情休息不夠奶少。
還有一樣回奶神器—生氣,據說跟特效藥似的。
所以,寶媽要放寬心,肯定會有不開心的時候,要儘量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生完孩子,也算經歷過生命(生死)的人,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呢。
生氣的奶寶寶吃了也不好,有研究表明吃生氣的奶後寶寶容易煩躁。
所以儘量保持好心情。
最後:飲食均衡不必頓頓大魚大肉,喝濃湯。飲食均衡,葷素粗細搭配合理。多喝溫開水,畢竟奶裡百分之九十多是水。
能做到這幾樣,奶量自然不會少。
雖然提倡母乳餵養,如果確實因為某些原因奶少,比如體質原因,比如工作壓力大。那也沒有必要強求,更不用內疚。欣然接受奶粉餵養就好。可以多些陪伴寶貝,一樣能健康成長。
-
4 # 母乳指導笑笑媽
想要促進乳汁分泌,媽媽首先在產後要做的是實現“三早”,即和寶寶早接觸,讓寶寶早吸吮,早開奶。
在生產後的半小時內,媽媽就應該和寶寶裸露肌膚,胸貼胸待一個小時以上,讓寶寶熟悉媽媽的味道,這是早接觸。
寶寶在出生半小時內,就應該讓他吸吮媽媽的乳房,叫早吸吮,早吸吮可以促進泌乳素分泌,為以後的下奶打下更好的基礎。
第一次開奶的最佳時間也是在半小時,這時候的乳汁很少,一般呈粘稠發黃狀,叫做初乳。初乳富含蛋白質和抗體,是給寶寶的第一針疫苗。剛開始餵奶時,寶寶每次只能吃到5-10毫升,媽媽可千萬不能因為奶少而不讓寶寶吃,或者因為怕寶寶吃不飽而盲目新增奶粉。
重點來了:想要乳汁多分泌,反而是要讓寶寶勤吸吮才可以。剛開奶時,寶寶的吸吮能力還很弱,乳房也還沒有把握好寶寶到底要吃多少,所以可能要吸幾口才能吃上一口,這時寶寶就會大哭,但是多吸幾次之後,奶水就會越來越流得順暢,越來越多。
穴位按摩,寶媽可以按一按膻中穴、乳中穴、乳根穴、天池穴、膺窗穴、極泉穴、曲池穴、合谷穴等。
回覆列表
首先按膻中穴,在胸骨上,手指點揉此穴後用手小魚際部上下來回推擦胸骨。其它穴位在乳房上方的膺窗穴,乳房下方的乳根穴。催乳只按乳房周圍的穴位是不夠的,還有用的穴位有肩井穴、小手指的少澤穴,少澤穴一般是點刺出血。在背側胸椎3-6節的棘突兩旁1寸處按揉,還有脾俞穴、胃腧穴。最後從乳房四周向乳頭方向螺旋狀推揉。這些都是我在臨床經常用的催乳穴位,我都是用針灸來做,效果很好,1次見效,1-3次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