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諾
-
2 # 商道觀察零零發
有用。
因為孔孟之道講的最根本還是做人。做好自己,就是君子之道,做好自己,影響別人,乃至影響世界。
儒家講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步步按順序修行,這是大道理,也是人人覺得好懂,但又不容易做到的道理。有很多道理,說起來,大家都懂,但是,知道不做到,那就是不知道。
王陽明叫人們知行合一,知道了孔孟之道,還要去做到,進而影響他人和世界,與世界共善,至善,這與世界人民共同的理想不謀而合。
所以,孔孟之道是實用之道,小到可以實質指導我們的生活,大到可以治國平天下,以王道而用之。
-
3 # 寂語堂齋
做為華人不知道孔孟之道,那是不完整的華人。做為華人的哲學,有的人雖然沒有系統的學習和掌握孔孟之道,可他的血脈裡早已流淌著華人的魂,這個魂就有孔孟之道在裡邊。
比如孔子說的,移風易俗,欲速則不達,小不忍則亂大謀,玉不琢,不成器,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後生可畏等等,象這樣的語句,兩千多年來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變成人們自覺尊守的智慧,代代相傳,逐漸就融入進華人的魂魄裡面去了,誰又能說孔子說的沒有用呢?
再比如孟子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等等。最精彩的一段,連初中學生都學過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云云。象這些語句不也早已融入進華人的魂魄裡面去了,誰又能說孟子說的沒有用呢?
不過孔孟之道對君子和小人的劃分,我認為在現今的社會時代,應該注入新的內容,或者應該重新劃分,可以根據各人的理解來確定。
做為華人無論學沒學過,研究沒研究過孔孟之道,其實在言談舉止,做人,乃至於為人處事中,都在自覺地運用孔孟之道。
-
4 # 記錄怪咖
孔孟之道到底還有沒有用?
老爹認為:對於任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都要符合時代要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取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全盤接收,也不能盲目否定。這麼說的理由,主要有:
1.孔孟之道,就是指儒家思想中,孔子的仁、禮、孝理念以及孟子的仁政學說。孔孟之道中,孔子的思想,更多的是教你做人,教你怎麼做,是符合禮的。而孟子的仁政學說,更多的是在教你如何施行仁政,強調不能苛政,要寬刑薄稅。
但是,孔子的思想中,也有很多不適合現在社會的觀念。比如:孔子主張維護周禮。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用“有用或者沒有用”,就對孔孟之道,做出評判。
2.對於任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都要符合時代要求,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取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全盤接收,也不能盲目否定。儒家學說,為什麼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研究學習?就是因為其中,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
不僅是儒家學說,對其他文化來說,我們也要做到:
不盲目接收,也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其中那些優秀的文化理念,進行學習吸收,將其中那些不合時宜的理念,進行剔除。
這樣才是我們對待孔孟之道,對待其他優秀文化的正確態度和做法。
回覆列表
孔孟之道,實際就是指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理論體系。漢代以後,經過封建統治者的修飾和發揮,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孔孟之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
任的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孔孟之道伴隨中國文化幾千年下來,說它沒用,說不過去,主要看你怎麼提取精華,現在社會怎麼提取精華。還有一點就是現在全世界都流行孔子學院,有沒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