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三國史觀(包括翦伯贊),有一個共同點:對曹操的態度是翻案為主。
一切的人物評價都得先理解他們對曹操的態度,這直接影響和曹操有關的所有人的風評。
翻案對嗎?不能說不對,曹老闆水平確實擺在那裡,弱化版李世民的跑不掉的。
那麼給曹老闆翻案就一定要面對下列問題:
屠城怎麼解釋,繼承人之爭差一點弄成袁譚袁尚內訌該怎麼解釋,好人妻怎麼解釋,亂拆遷無辜民眾又該怎麼解釋。
郭沫若在所有描寫三曹的文章裡邏輯線是這樣的:
1、屠城是封建時代必然的糟粕,必須把曹老闆當成封建地主的代表人物。
2、繼承人之爭是因為孩子們太優秀了,曹老闆又是個好父親(怎麼說呢,話都對,就是有點怪)。
3、好人妻是私德問題,不提就是不存在,提了也無關緊要。
4、亂拆遷是戰略問題,在封建時代大背景下屬於正常操作。
我個人覺得這是階級史觀用了,沒用透的結果。
這種情況下一定就是:曹孟德雄才大略,兒子各個有能耐,但曹植太不會玩政治,也不適合當領導,曹丕就是有能力有手腕的乖孩子典型。
這個邏輯忽略了兩個點,這也是為什麼說階級史觀要用就用透:
1、曹丕是嫡長子制度下的必然旗幟,和曹家妥協的大族必定撿起禮法,撿起封建上層建築維護地主階級整個階級的統治,也就是說,曹植先天就不具備成為地主階級代表的資格。
別說你曹丕的能力其實是可以的,你就是司馬衷,你是嫡長子,一切就都有的商量。
2、曹丕一點都不乖,這孩子就是半個中二,放在今天是網抑雲優秀患者。
曹植寫東西罵幾個文壇大佬的時候,曹丕大哥也沒閒著,小本本先把鮑勳的事情記下來將來一起清算。
親兄弟嘛,我一直強調這倆人本質上挺像的。
然後是這段——
從這些觀點來說,曹丕的功績不能湮沒。政治上的影響即使除外,文藝上的貢獻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他是文藝批評的初祖。他的詩辭始終是守著民俗化的路線。又如他的《燕歌行》二首純用七言,更是一種新形式的創始。特別是他的氣質來得清,委實是陶淵明一派田園詩人的前驅者。關於這後一點,鍾嶸倒也是已經認識了的。且看他說:“陶潛詩其源出於應璩”,而“璩詩祖襲魏文”,便可以知道。只是他不重視這一派,故而都把他們列在“中品”去了。這在目前,不用說也是應該平反的。古時也有獨具隻眼的人,如上舉劉彥和所說的“文帝以位尊減才,子建以勢窘益價”,是比較公允的評隲。王夫之也很貶抑子建而推重文帝,竟稱曹丕為“詩聖”又未免過於誇大了一些。
認真說,曹子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識湊成了他。人們要忠君,故痛恨曹操和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於失寵的曹植。但儘管道學先生們要替曹植粉飾,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卻認定他是一位才子,而他的詩文對於後人的影響,也已經早成為過去了。有趣的是那首疑信難決的《七步詩》倒依然膾炙人口,且成了一個有名的典實。
寫東西厲害的人有一個共同點:他的文字你不能說有錯,但他的觀點就是讓你不舒服。
郭老是推崇曹操的,因此如果一個人開場說你崇拜的人寫東西才是個“下品”,換任何一個文人都會想著法把場子找回來的。
哪怕魯肅那性格也一樣。
這是一種情緒的渲染,但這個文章高就高在,我把曹丕的成就拿出來說,讓你感覺原來曹丕也是有料子的(而且確實是有真料子的),我把曹老闆捧上去,封建地主的優秀代表人物嘛,隨手一個建安文學的一般成就就是五言詩來淡化曹植的成就,順便說兩個黑點,再來一個事實存在的“封建意識”,棺材板上敲釘子,這個法子很好用。
需要說的拿出來說,不需要說的就不說,給出來的材料都是真的,但我有些材料就是不給你。
(否則深究下去什麼也不是了,曹老闆也是封建意識啊,這麼玩下去不就得探討歷史虛無主義的界限了?)
宣傳戰標準戰術,郭老不打宣傳戰屈才了,放在今天絕對能抹掉戰五渣中宣部的稱號。
所以你說這篇文章是一個正經論文嗎?不是,這是一個時代需要的宣傳材料,僅此而已。
郭沫若的三國史觀(包括翦伯贊),有一個共同點:對曹操的態度是翻案為主。
一切的人物評價都得先理解他們對曹操的態度,這直接影響和曹操有關的所有人的風評。
翻案對嗎?不能說不對,曹老闆水平確實擺在那裡,弱化版李世民的跑不掉的。
那麼給曹老闆翻案就一定要面對下列問題:
屠城怎麼解釋,繼承人之爭差一點弄成袁譚袁尚內訌該怎麼解釋,好人妻怎麼解釋,亂拆遷無辜民眾又該怎麼解釋。
郭沫若在所有描寫三曹的文章裡邏輯線是這樣的:
1、屠城是封建時代必然的糟粕,必須把曹老闆當成封建地主的代表人物。
2、繼承人之爭是因為孩子們太優秀了,曹老闆又是個好父親(怎麼說呢,話都對,就是有點怪)。
3、好人妻是私德問題,不提就是不存在,提了也無關緊要。
4、亂拆遷是戰略問題,在封建時代大背景下屬於正常操作。
我個人覺得這是階級史觀用了,沒用透的結果。
這種情況下一定就是:曹孟德雄才大略,兒子各個有能耐,但曹植太不會玩政治,也不適合當領導,曹丕就是有能力有手腕的乖孩子典型。
這個邏輯忽略了兩個點,這也是為什麼說階級史觀要用就用透:
1、曹丕是嫡長子制度下的必然旗幟,和曹家妥協的大族必定撿起禮法,撿起封建上層建築維護地主階級整個階級的統治,也就是說,曹植先天就不具備成為地主階級代表的資格。
別說你曹丕的能力其實是可以的,你就是司馬衷,你是嫡長子,一切就都有的商量。
2、曹丕一點都不乖,這孩子就是半個中二,放在今天是網抑雲優秀患者。
曹植寫東西罵幾個文壇大佬的時候,曹丕大哥也沒閒著,小本本先把鮑勳的事情記下來將來一起清算。
親兄弟嘛,我一直強調這倆人本質上挺像的。
然後是這段——
從這些觀點來說,曹丕的功績不能湮沒。政治上的影響即使除外,文藝上的貢獻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他是文藝批評的初祖。他的詩辭始終是守著民俗化的路線。又如他的《燕歌行》二首純用七言,更是一種新形式的創始。特別是他的氣質來得清,委實是陶淵明一派田園詩人的前驅者。關於這後一點,鍾嶸倒也是已經認識了的。且看他說:“陶潛詩其源出於應璩”,而“璩詩祖襲魏文”,便可以知道。只是他不重視這一派,故而都把他們列在“中品”去了。這在目前,不用說也是應該平反的。古時也有獨具隻眼的人,如上舉劉彥和所說的“文帝以位尊減才,子建以勢窘益價”,是比較公允的評隲。王夫之也很貶抑子建而推重文帝,竟稱曹丕為“詩聖”又未免過於誇大了一些。
認真說,曹子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識湊成了他。人們要忠君,故痛恨曹操和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於失寵的曹植。但儘管道學先生們要替曹植粉飾,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卻認定他是一位才子,而他的詩文對於後人的影響,也已經早成為過去了。有趣的是那首疑信難決的《七步詩》倒依然膾炙人口,且成了一個有名的典實。
寫東西厲害的人有一個共同點:他的文字你不能說有錯,但他的觀點就是讓你不舒服。
郭老是推崇曹操的,因此如果一個人開場說你崇拜的人寫東西才是個“下品”,換任何一個文人都會想著法把場子找回來的。
哪怕魯肅那性格也一樣。
這是一種情緒的渲染,但這個文章高就高在,我把曹丕的成就拿出來說,讓你感覺原來曹丕也是有料子的(而且確實是有真料子的),我把曹老闆捧上去,封建地主的優秀代表人物嘛,隨手一個建安文學的一般成就就是五言詩來淡化曹植的成就,順便說兩個黑點,再來一個事實存在的“封建意識”,棺材板上敲釘子,這個法子很好用。
需要說的拿出來說,不需要說的就不說,給出來的材料都是真的,但我有些材料就是不給你。
(否則深究下去什麼也不是了,曹老闆也是封建意識啊,這麼玩下去不就得探討歷史虛無主義的界限了?)
宣傳戰標準戰術,郭老不打宣傳戰屈才了,放在今天絕對能抹掉戰五渣中宣部的稱號。
所以你說這篇文章是一個正經論文嗎?不是,這是一個時代需要的宣傳材料,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