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哦哦無痛vvv
-
2 # 脈絡膜哦裡咯
汪精衛死前寫下的一首題為《自嘲》的絕命詩:“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大意是:“將死,萬事俱休之時,天下沒有不唾罵我的,縱然以前有人(程嬰),嘗過這種不被理解的世態炎涼,可惜是不會有人替我平反昭雪的”。就是說他為了儲存中華民族的血脈,而曲線救國。汪精衛的選擇背後,是他對文明個體最寶貴的常識感的缺失,他對於生命個體缺乏實感。他太糾結於宏大的山河和抽象的民生邏輯,卻缺乏和現代國民之間對話、溝通的“主體間性”。我理解這個意思是,汪精衛以為自己賜予了淪陷區百姓和平,給了他們活命的機會,然而他意識不到,他的選擇剝奪了淪陷區百姓做人的尊嚴和反抗的意志。他恐怕也難以理解不是每個生命個體都把活著放在第一位,還有人選擇尊嚴,拒絕苟活。由汪精衛帶頭,搭建一個漢奸政權因此給了佔領區國民雙重的壓迫,大大消解了華人的抗爭意志、人生信念。自然地,他也給了國民活著的虛幻感,從而對正義、是非、自由、淡漠等等棄置不論,使中國民難以獲得人的自覺和存在的超越性。汪精衛做了漢奸,這是他自找的,又何怨?他給佔領區淪陷區的國民帶來了秩序和精神的雙重壓迫,使國家人民蒙羞,並無可表之功,可恕之心。
被逮口占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臺。 痴絕的精衛鳥銜石投海。海波無際,浮泛愁色。孤零零的飛著,不知疲倦,不願隨波逐流。奼紫嫣紅的色彩知道不能渲染。等到花開日,認取那血痕的色澤。在燕地慷慨悲歌,即使做了階下囚也從容不迫。砍了頭也和我心意,不辜負我少年的豪情。只要心魂流傳,剩下的身軀由它成灰。磷火不會熄滅,夜夜在燕臺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