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oshidie
-
2 # 任我胡說
和時代有關。
過去物質匱乏,交通不便,國家倡文崇武,所以人人在這方便要麼有所發展,要麼推崇。既然專,自然有精者,自然有各種流傳。比如唐詩宋詞元曲,多有大家名句。
而現在人們資訊量大,經商者多,社會導向也是以錢,地位衡量成就。很少有人潛心研究甚至著作。
-
3 # 然則然則
知識快餐化,碎片化的時代!
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的時代!
金錢至上,唯利是圖的時代!
喧囂浮躁,焦慮不安的時代!
焦慮不安,掙扎生存的時代!
哪有心靈安放的地方和沃土?
哪有思想綻放的空間和環境?
哪有智慧誕生的時間和精力?
哪有詩意產生的心情和感覺?
哪有幻想生存的精神和力量?
-
4 # 使用者泰和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現代科技進步,物質豐富,學習條件好,為什麼會文不及第卷不世留。而古代科技落後,物質貧乏,卻出現那麼多的優秀的大作家大詩人,寫出那麼多傅世的作品?我認為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專一而學深。古代社會經濟落後,以農耕為主體的經濟形態的自然經濟,包括農業,手工業,商業三大經濟部門。中央集權制的歷代王朝重文輕武。在這種背景下,教育倍受重視。從六歲起,分三個階段,到二十二三歲為止,專門學習國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幼學瓊林,增廣賢文,四書五經,資治通鑑,古文觀止,八股文詩詞,對聯,書法等等。到了二十歲已經滿腹經文,許多人對四書五經倒背如流,千首詩詞熟爛於心。我們現在的高中生能有幾人做到這一點?恐怕連國學專家也沒有幾個人做到。這是因為現代科技進步,經濟發達,學科太多,不可能以文為主,在文學教育方面與古代相比差距較大。
二.勤奮而成才。古代經濟落後,物資貧乏,人民生活困苦,學習環境極差。別說電燈,連蠟燭都買不起,有的連油燈都沒有。真稱得上“寒窗之苦”。但是並沒有影響學習的勁頭,而是出現了許多令人驚歎傳頌至今的苦學成才的人物。如匡衡“程門立雪”,孫敬“懸樑刺骨”,鑿洞偷光,囊螢映雪等等。蘇秦“錐刺骨”的故事更是傳頌古今。他年輕時想做事,走了許多地方,由於文化太淺不被重視,甚至家裡人都瞧不起。於是發憤刻苦讀書,到疲乏打盹時就用錐子刺大腿,終於學習成才。後來周遊列國,說服了齊,楚,燕,趙,魏六國合縱抗秦,掌六國相印。現代也出現了許多刻苦讀書的名人,如魯迅,陳景潤,童第周等。
三.艱難而生奇。艱難不是幸亊,但往往會經歷苦難認識社會,體會人生,磨勵意志,激發動力。古代有名的大文學家,詩人生活在那種年代,科技落後,物質匱乏,哪一個沒經歷艱難?比如年輕時學制要求的周遊,千山萬水,舉步維艱,現在幾小時的路程,他們要走上一年。許多人抱著遠大理想治國濟民,但卻仕途險惡,被貶謫發配。可正是這種經歷,使他們擁有了豐富而又深刻的生活底蘊,為成為出色的文學家打下了基礎。茲舉幾首詩看看他們的生活體驗:
蘇東坡的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向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陸遊《當年萬里覓封侯》
當年萬里覓封侯,
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
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
鬢已秋,
淚空流。
此生難料,
心在天山,
身在蒼州。
李白《行路難》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四.因勢而強大。眾志成城。文學發展需要共同努力。期望新時代的文學家,有志於文學的廣大朋友, 在中華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奮發圖強,創作出不愧於時代的輝煌新篇章!
回覆列表
社會在發展,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正步入思想轉變為物質財富階段,再講文化只算人生的前三分之二階段有效,屬基礎,不需人細想,前人己絞盡了腦汁,深刻用於物質創富才能體現社會主義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