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浪的阿瑞斯

    腹針治療前應全面瞭解病情,明確診斷。要對患者腹部進行常規檢查。施術時要考慮。患者病情的輕重,病程的長短,病位的深淺,疾病的虛實,形體的胖瘦,腹部脂肪的厚薄,年齡的大小等。並要選擇適合的針具,針刺的深度及手法的補瀉等。

    一、針具:

    腹針治療應使用統一長度的毫針進行治療,以便於觀察針刺不同的深度。一般採用32號,即0.25毫米直徑,長度為30毫米的毫針,即1.0寸毫針或選用40毫米的毫針,即1.5寸毫針。毫針的長度應根據患者腹壁的厚度加以選擇。

    二、針刺的深度:

    腹壁較厚的患者便於施術。由於腹部的經絡系統,及早期經絡範圍位於腹壁的不同層次,針刺同樣腧穴,針刺的深淺不同可出現不同的效應。針刺深淺的原則是,腹針治療為調理臟腑,一般採用中刺或深刺。為調理經絡多采中刺。為調治人體相對應部位病症,選用定位取穴,針刺早期經絡範圍內的腧穴或針刺點時應淺刺。定位取穴應選用不同程度的淺刺,其淺刺深度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病程的長短、病位的深淺加以選擇。

    2001年彭印高氏“為探討腹針治療的機理,研究腹針系統的本質”,在治療89例腦血流異常的論文報告中明確提出,腹針針刺的深度“淺入肌層即可,體胖者適當增加深度。”即可出現良好療效。彭氏為腹針治療的針刺深度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腹針針刺的深度也可視病情加以選擇,如腰部的疼痛,雖病程短,採用深刺也能收到明顯的療效。因此,在腹針臨床應用時,針刺的深度也應靈活掌握,並加以總結經驗。

    三、針刺的手法:

    進針時,為減少完全可以避免的疼痛,應注意:選用毫針應鋒利,針體無彎曲,針尖無分義、無倒鉤;針刺應儘可能避開毛孔:針刺透過面板層時速度要快,針刺角度應與面板垂直。

    腹針施術的手法原則要輕、緩。一般採用只捻轉不提插或輕捻轉。慢提插的手法。留針過程可根據患者針刺後症狀改善狀況,或因患者體位滑動等因素造成針體深度改變的需要進行調針,調整針的深度、調整針的角度,必要時採用加針以增加治療效果。腹針一般留針30至40分鐘。留針過程患者應避免大聲講話。過度改變體位,儘可能減少腹部淺刺針體的深淺度而影響療效;起針次序應從上至下,從內至外,起針前不宜改變針刺的深淺度,以避免影響治療效果。

    腹針的補瀉依刺激的強弱而定。弱刺激為補,強刺激為瀉。因腹針治療多以慢性病為多,而慢性病又久病則虛,故腹針治療補多瀉少。施補法時除手法外,可施以灸法,灸時可由上而下地對每個針刺穴位溫灸,也可以艾灸架置於神闕穴,以壯元陽、溫經絡,提高腹針的療效,高血壓者要禁忌炙治。要辨證患者虛實的程度,避免強補,而出現不必要的治療反應。

    四、腹針常用的加針:

    腹針治療時常可以在針刺後使疾病的症狀很快緩解,當症狀的緩解與某一個穴位有明確的相關性時,可在該穴的周圍各針刺點加刺l—2針或更多。使針刺如同三角形、三點一線、梅花形等以加強該穴的治療作用。針刺點的加針,不僅增加了療效,還增加了許多腹部阿是穴,使醫者便於掌握,關鍵在於能使腹針針刺治療取得更佳的療效。

    加針應在治療需要所選的腧穴周圍或痛點部位,處方中相對特效腧穴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療效,如何加針,應依據病位的大小、疾病的程度與病程的長短。加針的方法要靈活運用,加一針便可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無需再刺。二、三針效果欠佳,亦可再補加一針以提高療效。總之,醫者不應追求加針的形式和數量,應以患者病情需要為原則而掌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唐、元、明,四朝誰綜合實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