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一系列變革並未阻止消費大環境的整體放緩趨勢,消費增速仍在持續下降。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萬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4.0%,增速為近十年來新低。無論是線上零售額還是線下零售額,增速均明顯放緩。零售業整體增長陷入瓶頸,尋找新的零售增長點成為行業所有參與者的當務之急。
具體而言,當前零售大環境展現出瞭如下幾大特點:
線下零售額的放緩尤其明顯,主要零售商同店增速下降,且盈利壓力突出;
線上零售額的增長進入到了瓶頸期,電商企業的盈利形式仍不樂觀;
新零售業態盈利模式仍待改善,短期難成零售“救世主”。
線下零售額的放緩尤其明顯,主要零售商同店增速下降。2018年,中國線下零售額增速為 -1.2%,十年來首次呈現負增長。面對成本上升、競爭加劇、轉型困難等挑戰,主要零售商的同店增速也呈現下降趨勢,銷量增長主要來自於門店與業態的擴張。自2010年起,主要零售商的同店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普遍超過5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主要零售商的零售業務利潤率也明顯下降,盈利壓力突出。面對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場競爭、持續上升的運營成本以及轉型過程中的投入支出,相比2013年,主要零售商2018年的零售業務利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線上零售額的增長也進入到了瓶頸期,電商企業的盈利形式仍不樂觀。近年來中國線上零售規模雖仍在逐年擴大,但增速明顯放緩,使用者規模與市場交易規模皆趨於穩定。受線上獲客成本、研發成本、同質化競爭、體驗提升受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電商的盈利壓力仍然存在。
視線聚焦到新零售領域,當前仍處於發展早期,盈利模式尚待改善,短期難成零售“救世主”。一方面,新零售的線下門店仍是重資產模式,盈利週期較長且對規模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當前資本對被投企業的盈利要求日益提高,開店速度受限,規模效應難以保證。行業主要新零售品牌普遍未達到開店目標,且虧損成為常態,更有一些新晉新零售品牌曇花一現、難逃倒閉命運。
未來:亟需迴歸零售本質的零售商
面對挑戰,零售商不妨迴歸零售本質,即為不同的消費者以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只是相比以往,如今的消費者變得要求更高,零售環節變得更加資料化,科技也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尤其是傳統零售商,更需要發揮其在展示商品、門店運營上的傳統優勢,升級自身的資料實力以更好地理解消費者。為了在新的背景下,借力新技術迴歸零售本質,零售商可以考慮三大核心舉措。
舉措一:品類最佳化——讀懂消費者,智選類與品
在當前的背景下,選品變得愈加重要。面臨挑戰,零售商需要考慮如何迎合消費者需求、為不同的渠道提供利潤率最優的選品方案,並能夠及時做出調整。大資料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可以幫助零售商瞭解消費者需求,以消費者需求為驅動,實現選品的最最佳化。
舉措二:定價最佳化——分類定價,競爭力與一致性並重
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和複雜的消費者,零售企業傳統的定價方式難以奏效。商品定價不僅與商品本身的屬性相關,也與所屬門店的競爭格局、客群構成以及戰略定位息息相關。即使是一支牙膏,它的定價背後,也隱藏著諸多學問。
零售商可以利用聚類模型為不同類群的門店差異化定價,在保證價格競爭力的同時維護價格架構的一致性,實現銷售額和毛利額的提升。
舉措三:促銷最佳化——精準觸達消費者,創造價值增長
傳統上,零售企業往往依據經驗制定並執行促銷計劃,無法實現對使用者的精準觸達,難以激發購買衝動。藉助人工智慧技術,零售商能夠更精準地瞭解消費者行為和偏好,從而制定更具針對性的促銷策略,並以符合消費者習慣的方式觸達,實現有價值的促銷。
零售業的一系列變革並未阻止消費大環境的整體放緩趨勢,消費增速仍在持續下降。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萬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4.0%,增速為近十年來新低。無論是線上零售額還是線下零售額,增速均明顯放緩。零售業整體增長陷入瓶頸,尋找新的零售增長點成為行業所有參與者的當務之急。
具體而言,當前零售大環境展現出瞭如下幾大特點:
線下零售額的放緩尤其明顯,主要零售商同店增速下降,且盈利壓力突出;
線上零售額的增長進入到了瓶頸期,電商企業的盈利形式仍不樂觀;
新零售業態盈利模式仍待改善,短期難成零售“救世主”。
線下零售額的放緩尤其明顯,主要零售商同店增速下降。2018年,中國線下零售額增速為 -1.2%,十年來首次呈現負增長。面對成本上升、競爭加劇、轉型困難等挑戰,主要零售商的同店增速也呈現下降趨勢,銷量增長主要來自於門店與業態的擴張。自2010年起,主要零售商的同店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普遍超過5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主要零售商的零售業務利潤率也明顯下降,盈利壓力突出。面對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場競爭、持續上升的運營成本以及轉型過程中的投入支出,相比2013年,主要零售商2018年的零售業務利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線上零售額的增長也進入到了瓶頸期,電商企業的盈利形式仍不樂觀。近年來中國線上零售規模雖仍在逐年擴大,但增速明顯放緩,使用者規模與市場交易規模皆趨於穩定。受線上獲客成本、研發成本、同質化競爭、體驗提升受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電商的盈利壓力仍然存在。
視線聚焦到新零售領域,當前仍處於發展早期,盈利模式尚待改善,短期難成零售“救世主”。一方面,新零售的線下門店仍是重資產模式,盈利週期較長且對規模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當前資本對被投企業的盈利要求日益提高,開店速度受限,規模效應難以保證。行業主要新零售品牌普遍未達到開店目標,且虧損成為常態,更有一些新晉新零售品牌曇花一現、難逃倒閉命運。
未來:亟需迴歸零售本質的零售商
面對挑戰,零售商不妨迴歸零售本質,即為不同的消費者以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只是相比以往,如今的消費者變得要求更高,零售環節變得更加資料化,科技也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尤其是傳統零售商,更需要發揮其在展示商品、門店運營上的傳統優勢,升級自身的資料實力以更好地理解消費者。為了在新的背景下,借力新技術迴歸零售本質,零售商可以考慮三大核心舉措。
舉措一:品類最佳化——讀懂消費者,智選類與品
在當前的背景下,選品變得愈加重要。面臨挑戰,零售商需要考慮如何迎合消費者需求、為不同的渠道提供利潤率最優的選品方案,並能夠及時做出調整。大資料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可以幫助零售商瞭解消費者需求,以消費者需求為驅動,實現選品的最最佳化。
舉措二:定價最佳化——分類定價,競爭力與一致性並重
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和複雜的消費者,零售企業傳統的定價方式難以奏效。商品定價不僅與商品本身的屬性相關,也與所屬門店的競爭格局、客群構成以及戰略定位息息相關。即使是一支牙膏,它的定價背後,也隱藏著諸多學問。
零售商可以利用聚類模型為不同類群的門店差異化定價,在保證價格競爭力的同時維護價格架構的一致性,實現銷售額和毛利額的提升。
舉措三:促銷最佳化——精準觸達消費者,創造價值增長
傳統上,零售企業往往依據經驗制定並執行促銷計劃,無法實現對使用者的精準觸達,難以激發購買衝動。藉助人工智慧技術,零售商能夠更精準地瞭解消費者行為和偏好,從而制定更具針對性的促銷策略,並以符合消費者習慣的方式觸達,實現有價值的促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