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玩車兄弟
-
2 # 小廚娘啊黎
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也許對於我們年輕人而言,佛系,更像是一個貶義詞,是不思進取,對生活沒有激情,甘於安逸的代名詞,同時,也是這個時代悲哀的產物。
我也是九零後,身邊比較少佛系青年,我們都抱著“不該在奮鬥的年紀享受安逸”的態度去生活,去奮鬥,我們堅信“越努力越幸運”,現在大家都過得不錯。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沒有好壞對錯。
對我來說,忙碌的時候感覺特別好,覺得沒辜負早上化的妝,沒辜負中午吃的兩碗飯,也沒辜負晚上犧牲的睡眠,所以我要繼續前進啊。不做佛系青年!
-
3 # 蘇幕延Psy
在“佛系”這個詞被髮明和流行之前,都會有這樣一批人存在,從古自今。
只是我個人覺得,大家對佛系可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或消極或積極。剛好前不久接到一個學生詢問,本著積極引導的原則,我寫了下面一篇小文。
問題描述印象中,林子一直很隨意。眼見期末考試就在眼前,他卻趴在堆滿教科書的桌子上畫起了漫畫。我問道:“林子,你這是幹什麼,都快考試了還不加把油?”他搖了搖頭說:“我複習啊,佛系複習。”見我不明白,他解釋道:“把書放在桌子上,想看了就看看,能記多少就記多少,實在記不住也不勉強……”我一時語塞,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佛系”一詞,沒想到這麼快就傳染到我同學身上了。我搖了搖頭,開始抓緊時間複習,但又忍不住想問,“佛系”真的是林子那樣嗎?積極解讀“佛系”一詞於2017年底火遍網路,描述的是一種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狀態和態度。聯絡不同的身份和職業,該詞衍生出“佛系生活”“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學生”等一系列詞語。
但事實是,很多人用“佛系”來作為自己懶散或安於現狀的藉口。你的同學在考試前呈現出一種“隨遇而安”的狀態,不知看到考試成績時還能否淡定如初呢?
我想起我的一位同桌,在面臨“人生大考”時,他可以毫無壓力地睡覺,可以在自習課上肆無忌憚地看小說,在週末還會去玩幾把競技小遊戲……自由自在,真正是萬事隨心,好一個“佛系少年”——當年“佛系”這個詞還沒流行呢!
可是,那次考試之後,我見證了一名“佛系少年”從“青春鬥士”的轉變。為此,我特意採訪了他。
他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最開始,學習沒有太明確的目標,也沒有很努力,後來有了自己特別想考的學校,就開始享受那種為目標努力的感覺……我算不上鬥士,可能也不是那種隨心所欲的淡然佛系少年,我只是心思比較單純。”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以為“佛系”就是把生活看淡,讓一切隨緣。可是,從來沒有輕輕鬆鬆地雲淡風輕啊!那些你羨慕的會玩耍會學習的同學,都有埋頭苦幹的認真和堅持不懈的倔強。他們的作業完成得又快又好,解答難題舉重若輕,考試永遠名列前茅……呈現出來的狀態的確很像你所希望的“佛系學習”,但你要清楚,那是努力之後收穫的淡然,是奮進之後輕鬆的喜悅。
後來,我問過一位心理諮詢師:“到底什麼是佛系?”
他說:
“讓我們佛系的是我們的想法和態度,學習、生活不會允許我們佛系。拿我來說,對不關心的事物佛系,對渴望的東西不佛系,這是我的態度。因為如果你有所追求,且希望成功,就得折騰一下,成功之後,你才能佛系般的享受。”是的,也許每個人對“佛系”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但誰也無法否認,最終我們都會向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泰然自若前進。
應該明白,佛系不止是他人看到的外衣,更是一種由內而發的心態。原文載於雜誌《愛你·Sunny少年》2017年第7期。作者蘇幕延。
回覆列表
真搞不懂現在的90後,窮還找個代名詞佛系替代,
沒錢買房就算,還說佛系;
找不到物件就出出家佛系;
沒錢吃葷的就說佛系吃素;
沒能力懟別人就說佛系與世無爭。
真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