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文化產業是否帶動經濟消費和文明進步?
2
回覆列表
  • 1 # 頹廢的農村大學生

    首先清楚文化與經濟的關係,一定經濟政治決定一定文化,文化又會反作用於經濟。

    文化如何拉動經濟發展?簡單理解,就是發展文化產業,利用文化產業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其中文化產業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類:一是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如生產與銷售圖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等行業);二是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如戲劇舞蹈的演出、體育、娛樂、策劃、經紀業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如裝潢、裝飾、形象設計、文化旅遊等)。

    簡單說,你看個電影,旅個遊,基本都是算拉動了經濟發展。

  • 2 # JAMS袁兵

    文化產業化將是消滅文化的最快途徑。一旦產業化,為了滿足大眾淺層消費的需求,勢必把文化做成庸俗媚俗的東西,經過幾番淘汰,高深文化就被消滅了。所以,堅絕反對文化產業化、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這類流氓做法。

  • 3 # 楊培川

    剛好我是個網路作者、自媒體從事者,這些廣義上也屬於文化。

    我覺得文化產業如何拉動經濟增長這個問題,最為典型代表的回答是騰訊提出來的“泛娛樂”,拿網文產業來說,網文可以帶動影視劇、遊戲、動漫、漫畫、出版、周邊等等。

    而這方面的成功代表已經很多了,這些年網文改編的影視劇也越來越多,諸如鬥破蒼穹、武動乾坤、極品家丁、夜天子、慶餘年等等,這還是男頻的,動漫火的也有好幾部。

    此外還有文化產業對外輸出,我曾經做影片翻譯過外華人在一個名叫“武俠世界”的網站上,看中國的網文,他們的感情和我們是一樣的,會痛哭流涕,會熱血沸騰,網文已經圈粉了不少外華人,這個文化產業對外輸出網站的日瀏覽量也不錯。

    張藝謀的對外輸出沒有成功,中國網文做到了。

    大雅即大俗。

    因為網文中有很多中國文化才有的東西,譯者翻譯過去之後,會對特殊名詞作註解,外華人潛移默化地學習了多少中國文化,而且是自願的。

    儘管泛娛樂中的網文不是主流文學,但是它比主流文學更賺錢,更能感染世界,這是真的。

    龍傲天早已經走向世界了。

    另外中國知網也有不少關於網文的碩博論文。

    這只是我的一個角度和切入點。

  • 4 # 丫丫你好笨原創歌詞

    文華是一個民族的根,所以復興傳統文化是當務之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姓氏起源,四大發明,民俗,民族風情文華,古人的文房四寶寫出了千古佳話和不朽詩篇,文華是歷史長河裡積澱下來的寶貴民族財富,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徵,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要不遺餘力,因為我們身邊的一點一滴都是傳下來的,弘揚民族正能量,把民族文化打造成世界名片,讓悠久古老的民族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精進。文化產業復興需要政策扶持,關鍵還是在人,心動則行動,文化產業是一張靚麗的名片,要在當今的大環境下不斷延伸,拓寬思路,未來文化產業大有可為。

  • 5 # 育鄰人

    文化復興的關鍵在於接地氣、復興的內容有靈氣、實踐起來生貴氣,操之有物、習之有源、定之有根,復興內容夠系統、覆蓋範圍夠全面、接納古今夠包容。

    科學文化是當今社會的第一生產力,縱覽人類發展史,從原始社會到現今,社會的發展速度都與社會公眾文明程度密切相關。之所以原始社會和農業社會發展進步較慢,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大眾的受教育程度低、社會的文化消費水平低。工業革命之後,社會之所以能快速發展,主要就是受益於教育的普及為社會輸送了大量有知識和技能的勞動力。

    科學文化是社會進步的第一生產力,影響當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一不是科學文化塑造的結晶,從生活必須的食物、衣物,出行的汽車、輪船、飛機;日常生活聯絡的通訊工具;生活中的各種工具以及文娛都離不開文化。文明是社會生活的副產品,是人民勞動成果彙總最佳化的結晶,是社會生活進步的精神食糧。

    尚文的民族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民族,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中堅力量。文華是民族的立身之根,民族和國家復興的基石就是文化復興。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化復興先行,而這個文化必須紮根與人民群眾之中,為豐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而不懈創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每個人死後都會變成一本書,你會是什麼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