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俗話說“皇權之下無親情”,為了爭奪帝王的位子,皇室成員間屢屢骨肉相殘,這現象在史籍中屢見不鮮。其中某些獲勝者為了鞏固“成果”,還會將倖存的皇室全部殺光,比如南齊明帝蕭鸞便是典型。

    蕭鸞是南齊高帝蕭道成的侄兒,由於少年時期便喪父,所以由叔父撫養成人,跟蕭道成之子、武帝蕭賾自幼關係要好。南齊建立後,蕭鸞極受高帝、武帝寵信,歷任軍政要職,並在武帝駕崩前,被晉升為侍中、尚書令,奉命輔佐皇太孫蕭昭業登基、治國(蕭昭業的父親文惠太子蕭長懋早逝)。

    蕭昭業即位後胡作非為、奢靡成性,引得天下怨聲載道。蕭鸞見蕭昭業荒唐至此,不禁滋生非分之想,於隆昌元年(494年)七月公然弒君,隨即擁立蕭昭業之弟蕭昭文為帝。然而才過了3個月時間,蕭鸞就把蕭昭文廢黜(不久又將其殺害),隨即自立為帝,是為南齊明帝。

    蕭鸞以遠支皇族的身份篡奪帝位,難免會讓近支皇族們心生不滿,而為了防範他們作亂,蕭鸞便大量任用親信擔任諸王的典籤,嚴密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可雖然如此,蕭鸞依舊感覺不放心,尤其是隨著他身染重病後,便決定會用“肉體消滅”的方式來對待諸王。

    讓蕭鸞大起殺心的“導火索”,是永泰元年(498年)正月的賀新春事件。彼時,齊高帝、武帝的子孫們成群結隊地入宮,向皇帝慶賀新春,有十餘人之多。蕭鸞看到他們個個年輕有為,再聯想到自己的子侄輩年紀幼小,心中憂懼交加,回宮後不禁對妃嬪們講:“朕和司徒的兒子們年紀都很小,但高帝、武帝的子孫們卻已經長大成人,朕心中深為憂慮!”

    上有疾,以近親寡弱,忌高、武子孫。時高、武子孫猶有十王,每朔望入朝,上還後宮輒嘆息曰:“我及司徒諸子皆不長,高、武子孫日益長大!”見《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一》(司徒即蕭鸞的母弟蕭緬,此時已去世,“司徒”是其死後追贈的官職)。

    蕭鸞在感覺到危機後,便謀劃剷除宗室的事宜,在群臣中尋覓可以託付大事之人,最終選中了侄兒始安王蕭遙光。對於叔父的憂慮,蕭遙光建議事情不能操之太急,宜漸次推進,以免引起諸王的強烈反彈。蕭鸞認為很有道理,於是便經常藉故召喚蕭遙光進宮密談,商議具體操作事宜。

    蕭遙光每次入宮時,都會跟蕭鸞交談很久,商議其中的細節。此時,只要蕭鸞向內監索要香火,並有嗚咽流涕之狀,則明天必有諸侯王被殺。然而蕭鸞的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糟糕,眼看著死期就要臨近,此時蕭遙光出於“時不我待”的心理,決定加快屠殺諸王的步伐。

    上欲盡除高、武之族...以問揚州刺史、始安王遙光,遙光以為當以次施行。遙光有足疾,上常令乘輿自望賢門入。每與上屏人久語畢。上索香火,嗚咽流涕,明日必有所誅。會上疾暴甚,絕而復甦,遙光遂行其策。引文同上。

    於是在當月丁未日,在僅僅一天的時間裡,包括河東王蕭鉉、臨賀王蕭子嶽、西陽王蕭子文、永陽王蕭子峻、南康王蕭子琳、衡陽王蕭子珉、湘東王蕭子建、南郡王蕭子夏、桂陽王蕭昭粲、巴陵王蕭昭秀在內,共有十位諸侯王被殺。經此一事,齊高帝、武帝、文惠太子的子孫們全部滅絕。

    當年七月,暴君蕭鸞在完成心願後不久,便病死在床榻上。在臨終前,蕭鸞叮囑太子蕭寶卷道:“朕已經幫你清除高帝、武帝及文惠太子的諸子,只怕將來會有其他宗室、權臣作亂,你必須要加以防範,一旦察覺他們有異常舉動便即刻誅殺,切不可被人搶先。”蕭寶卷聽後,連連點頭(“高宗臨殂,以降昌事戒帝曰:‘作事不可在人後。’”《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二》)。

    蕭寶卷即位後,將乃父臨終前的叮囑牢牢記在心頭,一旦看誰不順眼便輒行殺戮,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便將司空徐孝嗣、太尉陳顯達、始安王蕭遙光等一幫重臣、宗室全部殺死。然而以殺戮立威者,必將被武力所吞噬,就在蕭寶卷殺死尚書令蕭懿後不久,末日隨即來臨。

    蕭懿被冤殺後,其弟蕭衍在江陵舉兵造反,並迎立蕭寶卷的母弟蕭寶融為帝,時在公元501年初。同年十月,蕭衍攻入都城建康,並殺死昏君蕭寶卷。次年初,蕭衍逼迫蕭寶融退位,隨即又將其毒殺,而在此之前,他已經盡殺蕭鸞的子侄輩。蕭鸞透過殺戮來穩固江山社稷,到最後子侄輩卻被他人殺盡,真是絕妙的諷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APP專看港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