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耕田人王七

    隨聲附合者寡,圖個痛快者眾。

    書法的書寫和鑑賞有一個共同點是相對高規格的審美,否則不是寫不出來就是看不出來。求名者之書作,需宣傳營銷,而睜眼說瞎話的人,欺世盜名,就是幫兇!

    我等愛字者,須置一切於度外,而沉醉於其中。

  • 2 # 鑑水漁翁

    有的書法,那些身居書協高位的,會說這就是書法之高峰。可熱愛書法的民眾看了,才知道,這才是書法,我們畢生的追求都白廢了。

  • 3 # 傳藝工坊

    是不是優秀的書法作品,只需要一個方法就能檢驗出來,那就是歷史。能經受住歷史考驗的書法作品就是好作品,而不是某些人或某些圈子所說的好作品就是好作品。

    古代的書法鑑賞多是唱和的作用,目的相互補益,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手卷上的序與跋就可以看出。而現代的書法鑑賞,最主要的目的是衡量書法作品的金錢價值,給書法作品定價,而不是相互補益的唱和。

    不管名人也罷,無名也罷,書法鑑賞的出發點已經與古代不同了。名人的作品價值高,而附和者又起到“托兒”的作用,也導致書法的真實價值名不符實。這一切都是某些小圈子內相互捧場的行為,外人不易看出來,且讓他們自娛自樂吧!

  • 4 # 建飛圖文

    在書法鑑賞中,因名而評,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主要是出於對名人的尊重,不好評價什麼,怕傷了名人的自尊。評論的結果一般都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那麼,藝術的標準,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又有多少人堅持得了?!在一個人人都處在利益鏈框架下的社會,不要說別人,就我們自己,只要是一個靠“藝術”而維持生計的人,又是多麼需要人人的隨聲附和。我敬佩敢於堅持真理、敢於鋒芒畢露堅持藝術標準的人,但它永遠是一個說不清、道不完的話題!

  • 5 # 青石5340

    中國書法的官氣太重,在書法的鑑賞中因名而評佔多數,隨聲附和者更多,皇帝的新裝沒有人敢說不好,書法的品味不如官位,能寫出賞心悅目的書法不多,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市場經濟,利益驅使,誰能佔好位置,誰就能得利,書法是最不能做假的,好壞一目瞭然。

  • 6 # 我們一起寫書法

    不得不承認,時下流行之風如此。很無語。

    說難聽點,能拿的起毛筆寫個字的人,就敢四處題字,還能有若干叫好的。名人效應大行其道。

    不得不說,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究其原因,一是人們都在崇拜權利和金錢,昧心叫好;

    另一點是,大家的審美趣味低俗;

    三是,寫者敢寫,不怕釘在恥辱柱上。

    其實名人效應自古就有,但是那時書法是必備技能,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到哪兒去。並且古代人比現代人講究,要臉。偶爾有個不要臉的,一般都被打得體無完膚,一度休克,過不了一個朝代;或者早早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了。

    關於這一題目,我不想多說,文後有幾幅圖片,是我老師的師叔,我的師叔祖:殷煥先先生。

    有一篇急管貼,就是急管繁弦意若何那篇。

    老先生自己的詩,自己寫的。

    關於老先生的詩,我的老師說:你師叔祖的詩,扔到唐詩堆裡揀不出來。

    還說,急管貼,完全稱得上是一幅字帖。

    以此為例,回答題主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7 # 蕭蕭雨歇11

    書法鑑賞的依據來源二個方面。首先看作者的人文精神在作品中的體現,也就是氣韻不僅生動還有感性的流動,對時代的脈博把握及人生的思考,這屬於個性蘊藏的力量,給人一種擁抱人生極積向上的天地悠然感受。這樣講很多人不明白說故弄玄虛,其實鑑賞作品卻是需要多方面知識來支撐,不然的話好作品也看不出所以然來,透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眼界達到鑑賞的高度。如現代名家沙孟海先生的書作,一種鬱然勃勃、淳樸自然的氣息迎面而來,用筆恣肆呈顯的點畫厚度忉勁扛鼎,藏鋒蘊藉結體高古,個性鮮明的風格與他學識,傳承和人生的感悟是分不開的。再看作者的是對古人的筆墨語言如何傳承,並不是說生搬硬套,在作品中有古人某家的影子,也可能別人看到是另一家或某碑帖的影子,這就對了,說明作者涉及到的是多家碑帖,甚至是多個朝代的不同書體經典,我們必須肯定作者辛勤的勞作。如果我們不作深層次的分析,學書只能是玩玩而已,寫一手漂亮的字而終止,傳承優秀文化的時代使命就是空洞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孟母三遷屬於孟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