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尺規鉛筆頭
-
2 # 門前海藍藍
老師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是明顯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的,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學生越是如此。
不知道老師有沒有注意一個問題,許多時候,老師和學生講許多道理,但是效用很低,原因就在於學生即使理效能認識到自己學習上的問題,但是在情緒情感上沒辦法接受,就像一個抽菸喝酒過度的人,他們哪裡會不知道抽菸喝酒禍患,但是戒除不了,這和心理上的依賴有直接的關係。
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大部分是表達在學業上的關心,比如不斷地肯定學生的優點,進步的地方,這是對學生最有殺傷力的行為,尤其是一些比較差的學生,這些肯定會激發他們極大的鬥志,他們更願意為獲得老師的肯定而付出努力。
還有的關心是生活上的關心,但老師不要在這部分下很大的功夫,不是說沒有作用只是說作用不是很大,因為這部分的關心學生也都意識到這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老師在這方面做得程度是比不上父母的。但對於那些缺乏家庭關愛的學生,這些是很有必要的。
大部分老師認為對學生的關心只有好處,但我在具體的教學中發現關心也有其負面作用。
有一個老師,很疑惑地告訴我,他對班上的學生關心非常地多,尤其是那些很差的學生,他幾乎是傾注了極大的精力,但是發現,這些差生有變好了一些,但不斷反覆,而且而且班上讀得好的學生也變糟糕了,他感到疑惑不解。
我說,這是因為學生在爭奪老師的注意力,差的學生之所以不能變好,因為他們知道,你之所以關心他們,那是因為他們是差生,如果他們變好了,老師是不可能關心他們的,所以務必要保持在糟糕的水準。而好的學生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只有變糟糕才能獲得老師的關心,所以他們在你的逼迫之下,只好變得糟糕了。
這個老師聽了我這個精神分析,有些不敢相信但想了好一會兒,覺得只好相信。
這和心理上的退行的解釋是相通的。我接到許多案例,二寶出生之後,家裡發生了奇怪的現象,大寶變得容易生病了,而且很久沒有尿床的大寶開始尿床了,而且開始變得越來越嬌氣了,老要求媽媽抱抱餵飯。
這種由獨立性比較強的狀態退行到嬰幼兒依賴狀態的行為無不是在告訴父母:爸爸媽媽,我也是一個需要照顧的小孩子,你也要愛我。如果父母聽不懂孩子發出的訊號,而批評責備孩子,就會更加激發孩子的被拋棄的恐懼感,繼而孩子更加粘著父母不放。
剛剛看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因為家裡有了二寶之後,跳樓自殺,其實就是爭寵失敗的行為。
-
3 # 逍遙144112844
我認為所謂關心是表現在全面,即無微不至;所謂關注在於對學生變化的敏感和歸納。當然對於因材施教,益處大大,但是做到對每個學生都是如此,不可能,要不有某某的得意門生,就是最好的解釋。學生的尊師必不可少。所以更多、更好的(門生)在於多方面的努力,有社會的,主管部門的 ,家庭的,以及學生自身的缺一不可。至於有利於學生自然是不言而喻。
-
4 # A敖華
一定的。凡經常受老師表抇,學習好的孩子,將越來越好。不起眼的,學習差的,不太受關注,這些班上三,五個後進生,會產生厭學情緒。所以老師要全面關注。這是教育心理學要研究的問題。借用聖經講,馬太效用。即正效用,負效用。還有點,學生在唸初中後,學生分佈,明顯。好的,比較好的,後進的,有固化趨勢。老師如何抓兩頭帶中間,是很有講究的。且學生智商情商健商差距,開始顯露,如何把控因才施教是一個值得教育工作者認真對待的問題。所以初中畢業進行分層是客觀存在。當然有少數孩子出現趕超突破的現象,但學生分佈的規律,是不可逾越的。
-
5 # 韓老師線上
不能說沒關係,有些學生性格決定,很注意在老師心中的地位。有經驗的老師會多撒點Sunny滿足孩子們的心裡,熟悉之後慢慢滲透在老師心中的位置不需要爭奪,靠實力解決。在學習上出類拔萃,就是第一併且老師同學都喜歡。
回覆列表
回答是肯定的。
最直接的影響應該是學習態度老師在學生的眼裡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精神鼓勵方面。很多家長都有體會,孩子在家怎麼說都不聽,老師一說,就象拿了聖旨一樣,卯足勁兒去完成。所以有心的家長,往往會特別注重和老師的溝通,希望透過老師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轉達給孩子。另一方面,有心的老師也會跟家長說,家長不方便或者不容易操作的一些事情,可以跟老師溝通,由老師去給學生做工作。家校共管,效果比單方面管理要好得多。
老師是學生最合適的領路人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燈塔,在航行的路上為他指路。大多數家長,由於各種原因,很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樹立起高大的形象,而老師因為職業原因,往往就扮演了這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遇見好老師,是每個家長和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如果你是家長,遇到這麼一位老師,請一定要好好珍惜,多多溝通。
學習成績進步自然也會因為老師的關注而到來學習上的進步很大程度就是來源於一個好的學習態度。態度端正,知道為什麼而學,也知道了怎麼去學,還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成績想不好都難。教知識相對容易,抓思想才更顯老師的能力。所以,好的老師,通常在教知識之前,會與學生進行融洽的思想交流,思想通了,知識轉移的過程也順暢了。
因此,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甚至是老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老師儘量多地關心學生,學生也要爭取儘量多地獲得老師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