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戴著眼鏡看世界
-
2 # 龍行軍武
誠邀,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一場戰爭,其在多個方面創造第一。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其死亡人數是人類之前所有戰爭總和的好幾倍。不僅在前線作戰的官兵傷亡很大,就連戰場躲在前線後方的平民也遭到了大量屠殺,其徹徹底底的恐怖性是以前從未預想過的。二次世界大戰傷亡人數至今無法算出準確數字,實際上,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沒有人能夠計算出準確的數字。保守估計數字大約有4000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死亡,而有的資料則顯示有5500萬人死去。而受傷的人數,可能是死亡人數的三倍還要多。可以說,這場戰爭的苦難是無法估量的。
第二,第二世界大戰打破了西方殖民帝國在全世界的殖民統治,加速了世界民族主義的崛起。尤其是在亞洲戰場,日本提出的“大東亞共榮圈”口號曾經提到“亞洲人的亞洲”。雖然這只是日本用來掩蓋侵略罪行的說辭,但日本人在1941-1942年間的勝利很大程度上打擊了之前的殖民主義。而美國在二戰中的政策也是反對殖民主義的。1941年在美國的堅(bi)持(po)下,美英在1941年出臺的《大西洋憲章》,公佈支援世界上所有人選擇他們自己的政府。在這雙重因素的推動下,世界民族主義開始逐漸發展,到二戰結束後,世界上出現了許多新的國家,包括大部分亞非洲殖民地鬥爭取獨立。
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戰應用了許多新的武器,比如核彈。核彈的出現雖然在一定意義上維護了世界和平,但核彈的不確定性將世界拖入更加危險的新式戰爭當中,全球都籠罩在“核大戰”的陰雲下。1946年丘吉爾在一場演講中繪聲繪色的描述了一道鐵幕是如何將歐洲分為兩半的---一半社會主義,一半資本主義。兩種陣營之間展開的對抗,就是冷戰。
戰爭規模大、危害大;戰爭引起了革命;戰爭中聯盟鬥爭激烈。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牽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戰爭分為西、東兩大戰場,即歐洲、北非戰場和亞洲太平洋戰場,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衛星國為一方,以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同盟國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
擴充套件資料:
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蘇、美、英、法、中五國透過大西洋會晤、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敦巴頓橡樹園會議等一系列國際會議就維護戰後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搭成了一系列協議和諒解,確立了維護戰後世界秩序的國際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制度的建立,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聯合國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鼓舞下,亞非拉地區掀起了爭取民族解放鬥爭的高潮。首先,在亞洲的東部,中國、越南、北韓革命的勝利,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運動擴充套件到中東、北非 。
50年代中期到 60年代以來,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心在非洲,到80年代初除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外,非洲國家幾乎都取得獨立。拉丁美洲戰後民族運動也在深入發展,其中1959年的古巴革命勝利,影響尤為重要。60年代以來, 亞非拉總共有104個民族獨立國家,其中新獨立國家達69個。
這一系列鬥爭的勝利摧毀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結束了幾百年的殖民統治,深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民族獨立國家的普遍出現為發展中國家走上世界舞臺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