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恕我直言,我實在沒看出來清朝的結局悽慘到哪裡去。

    一般來說,一箇舊的政權被新的政權代替,勢必要被清洗,尤其是皇室。多少末代小皇帝稀裡糊塗被推上帝位,然後又稀裡糊塗地和一大堆人一起掉了腦袋。

    別的不說,就說清朝人自己。入關的時候雖然假惺惺地哀悼了一把煤山吊死的崇禎帝,但是轉過臉來就對明朝的王室,尤其是南明的那一片王爺們開了殺戒,不知道有多少明朝的龍子龍孫死在了滿清的屠刀之下。

    而清朝的這幫達官顯貴呢?南北和談給了他們優待條例,在紫禁城裡頭繼續做皇帝!沒一個人清算他們,最後從紫禁城出來以後沒多久,就跑去了東北做兒皇帝。就是這樣的人,最後居然都沒有被砍頭,哪個朝代能做的到這麼仁慈?

    所以,我真的沒覺得清朝的下場有多慘。你說百姓的日子不好過?那和旗下大爺有啥干係?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有時候條件越優厚,條件越好,就越容易產生不思進取、自大的心理。越容易墮落,有時候困苦往往能激發人們的鬥志,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在清朝前期,當時全國還沒有完全被滿清統治,所以前期清朝的滿朝文武也一直在奮鬥,打南明,穩住蒙古,打新疆、西藏,打臺灣,康熙打吳三桂,甚至在雅克薩之戰和老毛子打了一戰,這些都表明清朝也是很有鬥志,也是一個奮鬥家。

    但是到乾隆之後,整個東亞幾乎沒什麼事情了,所以就開始“守江山”了,幾乎沒有內憂和外患,所以辛勞了大半輩子也該休息了,所以就這樣慢慢的鬆懈下來,認為自己打遍天下,已經無敵手了,朝廷內部就這樣開始了腐敗。特別是在初期建功立業的八旗軍隊。

    所以當英華人和法華人慢慢打進來的時候,幾乎沒有招架之力,然而爆發的太平天國叛亂,政府軍根本就打不過,特別是在八旗軍隊,最後只能依靠地方漢人大臣來壓制叛亂。經過這兩次經歷,清政府也終於放下天朝上國的面子,同意任用漢人大臣,並且進行改革——洋務運動。

  • 3 # 庭州行者

    這種問題問得很可笑。試問歷朝歷代,哪一個一開始的條件不是得天獨厚?哪一個到了最後時刻不悽慘?唐朝後期藩鎮割據,皇帝隨便被太監廢立,甚至在中期的時候,光復個長安還要借回紇的兵,許諾讓回紇在得勝後在長安城搶劫三天;明朝後期天災人禍不斷,僅崇禎一朝就被後金多次攻打到北京城下,最後李自成打入北京,崇禎皇帝吊死在歪脖子樹上,慘不慘?

    清朝之所以敗亡,是因為當時的工業文明已經發展成熟,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形成已經勢不可擋,而清朝無論如何,作為一個巨大的有潛力的市場,必然會被納入到世界市場中;而中國的朝貢體系和西方的世界體系存在衝突,中國的經濟形態和西方也存在矛盾,因此,武力衝突不可避免。再加上,每個王朝到後期由於官僚機構發展的越來越臃腫,官僚主義嚴重,土地等問題嚴重,內憂外患之下,只能滅亡

    而一旦到了武力衝突的地步,再強大的農業文明也不是工業文明的對手。因為無論從軍隊的補給線,軍隊的作戰意識,軍事武器的生產手段以及軍費,農業文明都遠遜於工業文明。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無論哪個王朝放在1800年之後,都是一樣的結果。清朝自己的發展軌跡,本身就是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正常軌道上,換言之,清朝是中國農業文明發展到最頂端的形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對農民的負擔減輕(攤丁入畝,廢除賤籍),再也沒有向上發展的空間了。

    而中國在被迫捲入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之後,也在被動的發展,比如洋務運動,大量開設工廠,學習西方的技術,但是由於舊制度的慣性,中國無法在短時間內真正轉型成為現代社會,反而因為新舊思想的衝突,導致了社會矛盾更加劇烈,所以,清朝的滅亡的原因比起其他朝代來講,複雜的多。

    但是在面對列強之前,清朝由於已經將中國的領土擴張得足夠大,手中掌握的資源,整合得資源足夠多,因此在面對列強之時,能夠抵抗一陣,並且使得列強因為難以消化而放棄將中國殖民地化,可以說這是其他朝代做不到的。

    所以說,清朝的結局,事實上在其誕生的一刻就註定了,不會善終,正如中國古代絕大多數王朝那樣。但與工業文明的接觸與衝突,最後工業文明的衝擊也成了清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使得清朝的結局又有些“新”的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常說老來難,那麼人老了,究竟難在哪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