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再話那年那事
-
2 # EXCEL微課堂
關於早期為什麼各國看不起秦國,個人發表幾點拙見,如有不對請各位指正。
1.綜合國力的影響。其實,決定一個國家的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政治、軍事、經濟實力。東周開始,禮崩樂壞,周天子的影響力急速下降,就是因為自身實力的下滑。自平王遷都洛邑,周朝從一箇中央政權變成了只管轄著洛陽及周邊地區的小方國。各諸侯國不再重視周天子,不服從,不朝貢,甚至還出現了鄭國強收洛陽附近麥子和楚莊王問鼎中原的事件。這些都是周王室衰微的表現。秦國立國起點很低,開始實力十分衰弱,雖然經過多代秦國國君的努力,曾經也出現過秦穆公這樣的雄主,實力大增,但在戰國之前秦國始終被晉國壓制,不得向東方擴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秦國都被中原視為弱小,故十分輕鬆他。但是,中原各國對秦國的態度,是一個轉變的過程,在戰國前期以前,各國鄙秦,隨著秦國一步一步壯大,向東方擴張,東方各國無力抵禦強秦,各國開始懼秦,不得不事秦,最後仍然被秦國吞併。所以隨著實力的增大也就再無鄙秦之說了。這個過程也就是秦國國力不斷增長的過程,也是中原各國實力下降到滅亡的過程。
2.秦國的立國的出身和爵位低。周朝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其他不入流者為附庸。秦國之所以能立國,是因為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養馬有功被封為附庸,在今甘肅天水有了一塊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後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捶大夫,鎮守西北。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時,秦襄公率兵救駕有功,護送平王東遷,得到平王賞識,被封為諸侯,自此,秦國才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相比晉國、魯國、鄭國、齊國等這些國家,秦國的出身不算高,並且,秦國真正的存在感是從西周末年開始的,資歷遠遠比不上西周初期受封的諸侯國。
3.地理位置的偏僻和中原正統思想的偏見。中原華夏族一直視自己為中心,對周邊少數民族很鄙視,有著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說法。秦國地處西北,被中原各國當做了少數民族的蠻夷來看待。秦穆公獨霸西方,本是一方霸主,但中原各國就是不承認,這雖有穆公沒能稱霸中原的緣故,但也有中原各國把他當成蠻夷看待有關。同時,由於地處西北,秦國不僅遠離黃河中下游這個中原核心區域,沒有中原肥沃的土地,氣候環境惡劣,周邊又都是不開化的少數民族。而且由於晉國長期圍堵,缺乏與中原長期穩定的交流,才導致很長時間裡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有許多落後於中原。
4.文化差異。由於文化上與中原的差異,導致與中原各國格格不入,故而遭受鄙視。在表現上舉例兩點:
(1)秦國不重宗法制度。雖然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不再重視原有的制度,但在國君繼承的問題上,大致能保持周朝的宗法制度,但秦國國君之位往往“擇勇猛者立之”。秦國有悠久的尚武傳統。如在其前中期,襄公即是莊公的次子,穆公是成公之弟(成公有七個兒子,竟一個未立,而立其弟)。在中後期,躁公死後,“立其弟懷公”;靈公死後,不立其子獻公,而立靈公的叔父簡公。即便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也沒有預立太子,咱們只能在史書上讀到“長子扶蘇”“公子扶蘇”,而無法確知其太子身分。何也,習慣使然。商鞅變法之後,以軍功授爵,“天下謂之’上首功之國’”,表現了山東諸國對秦人文化落後的深切鄙夷不屑。
(2)輕風俗倫理。如秦宣太后曾以房事見於外交辭令(《戰國策·韓策》):“宣太后謂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支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宣太后還與義渠王相好,並生了兩個兒子,及至秦始皇的生母,更是把面首置於宮中,封為長信侯,與其也生養了兩個兒子。這些都是在中原各國看來不合倫理的,故而鄙視。
以上四點就是我總結戰國前期各國看不起秦國的原因。
回覆列表
前期的秦國並不是很強大,封國後也只是慢慢兼併了西戎這些蠻族,從未真正進入中原各國眼界,到秦穆公也算“威武”了幾年,只可惜後面幾代王公甚是無能,這與彼鄰不斷強大的魏國形成鮮明對比,只到秦孝公,啟用商秧變法,才使秦國慢慢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