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詞學院
-
2 # 益龍民
所謂"隱者"就是指得道`.修仙、出仕等而成名後的人,退出各自方陣,鬧市,官場,而隱形於絕勝幽門或盾跡它鄉。一般人是沒有資格稱"隱者"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滿腹經綸,才高八斗之士,或許是看破了紅塵,或許是為了繼續清修靜養。該類人大都自負清高,淡薄處世,我對古代的這類人不投好感!實則是一些可憐蟲罷了!
-
3 # 綺閣書生
隱者,隱士,處士,避世之人。說白了就是從繁華的官場或商城走出來,離開煩擾之地,脫離塵世,迴歸自然。
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士,即知識分子,若是普通百姓,本身地位低微,還需要隱居麼?不仕,不出名,終身在鄉村為農民,也有極少數身居鬧市,深居簡出,即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也有遁跡江湖,混於商賈之中,多數都是隱居高山密林之中,種菜收果,狩獵採藥,一般不與別人往來,過獨居的日子。
著名的隱者是東晉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憤然離開官場,“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古詩中也有寫到過,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就是: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真的是閒雲野鶴了。
另外,宋朝釋遵式亦有《隱者》詩曰:
一徑千峰裡,何人更往還。
無為無事者,白首白雲間。
釀酒擔寒瀑,尋猿過別山。
豈知名利客,鞭馬向秦關。
-
4 # 李素齋
該說的我想前面的十幾位朋友都已說得很清夢了。下面談談我個人對隱者的看法。古詩上的隱者,一般指的是那些清高賢良的人仕。由於在朝為官,自持清高。不願和那些貪官汙吏同流合汙。所以辭官隱居山野。
還有一些是懷才不遇,看破紅塵而隱居於鄉野之中。他們這些賢良的人仕,有些是暫時隱居,靜得明主招安。如三國的諸葛亮,隨唐的姜子牙等等他們的隱居是為了不暴露自己,等待明主的招安。還有一些是看破紅塵,高才廉潔,根本看不起那些勢利貪官,可是憑著自己又孤掌難鳴,無力翻天。如/陶淵明,鄭板橋等等這些人仕他們己厭倦了紅塵。根本不願意為朝廷較力。隱居山野,與世無爭,為的是不讓外人來打擾,過上安逸悠然自在的生活。
-
5 # 9236於水
謝謝誠邀!所謂隱者是指不願意與世俗同流合汙,脫離世俗,歸隱田園居住生活的知識分子和修行者。例如:東晉末南朝宋初時期的偉大詩人陶淵明就是一個典型的隱士。年青時曾出任任州祭酒,後辭官歸隱。一生共有125首詩作成為一傳世作品,被收錄在《陶淵明集》中,其中《桃花源記》,更是流傳千古的名篇。
-
6 # 小耗神
據我所知,古詩詞中的“隱者”應該是指,一些思維敏捷邏輯清晰,談吐高雅滿腹經綸之文人雅士墨客也!
遠離喧囂的市井,歸隱無人知曉之地,不聞政事,過著隱居生活,從事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回覆列表
古詩中的“隱者”,就是隱士。
《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詩中小童子的師父就是一位隱者。柳宗元詩中那位“獨釣寒江雪”的漁夫也是隱者。
隱士,就是有條件或有能力做官卻偏不去做官,而隱居鄉野山林的知識分子。
古詩中的隱士常以農夫、漁夫、樵夫的形象出現。
但是,本來就住在鄉野山林而沒有文化的農夫、漁夫、樵夫,是沒有資格稱為“隱者”或“隱士”的。
隱士,崇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度,選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生活方式。他們一般具有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等特點。
隱士一般是道家人物,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隱士,比如,許由、巢父、列子、莊子、鬼谷子、黃石公、鄧禹、水鏡先生、徐茂公、苗訓、陳摶、河上丈人、陶淵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