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電商心得

    唐代的酒類品種非常豐富,黃酒作為中國酒品中歷史最悠久的一類,在唐代繼續興盛,而唐代對私人釀酒的管制也較為寬鬆,所以才有“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那樣的動人場景入詩(“綠蟻”:新釀的米酒未過濾時,酒面上漂浮的一層微綠酒渣,細小如蟻,故名)。而“葡萄美酒夜光杯”、“竹葉連糟翠,蒲萄帶曲紅”等句,又清楚地表明葡萄酒在唐代的受歡迎程度。葡萄是隨著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傳入中原的作物,當年張騫不僅為中原帶來了葡萄種籽,還帶進了釀酒的工匠,中原地區的人遂接觸到這一飲品。但直到唐代,依然是胡人更擅於葡萄酒的釀製工藝。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光"。陶雍 (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所記載的燒酒之法來看, 則是一種加熱促進酒的陳熟的方法。如該書中記載道:"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甕,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這不應是酒的蒸餾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經>>中這種操作又稱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餾的燒酒還難以成立。

  • 2 # 煮麵師傅

    唐朝的酒是發酵酒,日本學到這種制酒法流傳至今。透過將穀物蒸熟後拌與發酵粉置於缸中,密封,待發酵一段時間後便能成酒。

  • 3 # W龍的傳人

    唐朝時期酒的做法

    唐代生產的酒主要為米酒、果酒和配製酒這三種。其中米酒的產量最多,飲用的人數也是最多的。

    一、米酒

    米酒又稱穀物發酵酒,是透過將穀物蒸熟後拌與發酵粉置於缸中,密封,待發酵一段時間後便能成酒。

    唐人釀造的米酒又分為清酒和濁酒。清酒釀造時間長、酒精濃度高、甜度低,透明度較清,但釀造的工藝複雜。

    濁酒則相反。時間短、濃度低、甜度高,也比較渾濁,釀造工藝簡單。因此,唐代米酒的生產主要以濁酒為主。

    另外,唐代人稱米酒為“白酒”,此“白酒”非現在我們所飲的白酒。他們常以釀酒的原料為酒名,因用白米釀造米酒,故稱“白酒”。

    二、果酒

    唐人釀製的果酒主要為葡萄酒。在唐代以前,人們很少釀製葡萄酒,飲用的都是從西域進貢過來的。

    但隨著唐政府與西域的交流,在邊境和中原地區慢慢興起釀造葡萄酒。尤其在邊境地區,葡萄酒受到追捧。

    在《涼州詞》中提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塞下曲》:帳下飲葡萄,平生寸心是。

    三、配製酒

    唐代的配製酒主要是以米酒為基酒,再配以香料或藥材,經過浸泡、蒸煮的方式而成。流行的配製酒有節令酒、香料酒、松醪酒等。

    節令酒是在特定節日中飲的酒品,如在端午節要飲艾酒、菖蒲酒;九月九飲茱萸酒。

    香料酒主要由官桂酒(以官桂為原料,浸泡於米酒中)和各種花卉配置的香酒。

    松醪酒是用松脂、松花、松葉等為主料,泡於米酒之中。唐代認為松樹長青之物,透過取其材料來泡酒具有養生的效果。

  • 4 # 小酒鬼釀好酒

    據記載中國蒸餾酒是在宋朝才有的,唐朝時期主要還是以釀造酒為主。比較黃酒、米酒這種型別的,就是糧食經過發酵後就可以直接飲用。在古代喝酒可不是誰都可以喝到很多時候吃飯都困難何況還還要用糧食釀酒。古代的酒度數不高都是釀造酒度數一般在10到15度左右,主要就是米酒、黃酒。

    看古裝電視劇經常看到有花雕、女兒紅、狀元紅這些酒,這些都是黃酒。就是名字不同罷了,生了女兒自己就開始動手釀造黃酒,然後開始儲存起來等到女兒出嫁後開始喝的就叫女兒紅。如果說這個女兒半路夭折或者出了其他意外沒有順利出嫁,後來這個酒就叫花雕。誰家生了兒子也是開始釀酒存酒但是不是為了結婚用的,是為了等到中狀元的時候在喝,這個酒就叫狀元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車蹭到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