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愛吃栗子的張老師

    秦王朝的統一沉重地打擊了六國貴族勢力,為進一步限制和防範這支舊勢力的重新崛起,秦朝採取了以下六項措施:

    1是殺戮,“豪俊”、“俎豪傑”西元前225年秦破魏國,魏王假投降立即被秦處死,公元前222年燕國被滅,燕王喜被秦軍殺害。破魏後始皇下令追殺魏國各公子,一個都不肯放過。

    2是遷徙流放。秦滅南韓後將韓王室貴族徙至下邑滅趙後,趙國貴族被遷到今四川廣元南;楚國被滅後將楚之大姓遷到隴西;五國已亡徙天下豪強於咸陽十二萬戶;徙三萬假麗邑,五萬家於雲陽;秦的隱宮刑徒者七十餘萬人乃作阿房或驪山,這七十餘萬人不是戰爭中捕獲的俘虜便是戰爭後逮捕的政治犯,其中當然有不少是舊貴族。

    3是將貴族降為奴僕。如秦破魏軍後遷咎為家人,趙亡後趙國貴族多被降為“賤人”。

    4是把繳獲和沒收於六國的武器加以銷燬,於咸陽鑄成銅人十二,置於宮廷中;將六國宮廷寶物和美人收於秦宮;下令毀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儘可能地消滅舊貴族的根據地;為控制六國舊境還修建了由首都咸陽通達全國各地的馳道,秦始皇多次順馳道巡遊郡縣以示威強。

    5對於分裂割據的思想進行堅決打擊。“焚書坑儒”就是其典型代表,焚的書包括除自然科學、神學、原秦國書籍以及皇家圖書館收藏的書籍之外的所有百家著作,坑的並非全是儒生也包括一些術士和遊士,因秦懷疑他們“入則心非,出則巷議” 、“以古非今”引詩書而以為“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6是在原來山東六國的舊域內設郡以進行統一管理,加強對六國故地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

    當秦定天下以後,殘餘的舊貴族已經完全失去了經濟基礎和政治依靠,於是有些人便降志屈身以求全,投降新政府。如七十博士和被活埋的諸生四百六十人,這中間當有不少這一類的人物。有些則迫於彈壓,畏於酷刑,隱藏山林,潛心學術。如漢初傳《詩》之浮丘伯、申公、穆生、白生,傳《易》的田何,傳《禮》的高唐生,傳《春秋》的公羊等,都是這一類的人物。此外還有一些殘餘貴族,他們始終不肯放棄政治鬥爭,而又無力揭起反抗之旗,於是隱姓埋名沉入海底,以進行地下活動,企圖作死灰復燃之舉。如後來搏浪一擊的張良,西楚霸王項羽,以及楚漢相持階段十八個王中的半數,都屬於這一類人物。

    總之秦王掃六合後,以前的舊貴族除一部分向新興地主階級政權投降以外,其他人不是自殺,便是戰死;不是逃亡,便是俘虜;不是囚禁,便是流放。這就是稱雄中國歷史八百餘年的舊貴族之悲慘下場。秦王朝對六國舊貴族的遷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鞏固統一是有促進作用的。但是由於秦王朝對六國舊貴族的處置過於殘酷,沒有采取籠絡的對策,因而終秦一朝,舊貴族同秦王朝一直處於極度的對立狀態,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時被遷徙的舊貴族沒有起事,但是潛逃者卻都興高采烈地混入到反秦隊伍中。

    秦朝的政治形勢不像秦刻石中所誇耀的那樣,是“災害除滅”、“不用兵革”、“天下和平”。在秦王朝大一統的表面背後潛藏著更於嚴重的社會危機:秦王朝由於把六國舊貴族當作頭等威脅加以防範,沒有看到勞動人民的反抗是更大的危險,不明白“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的道理,因而對勞動人民的統治過於殘暴,徭役和兵役過於繁重終於迫使農民鋌而走險、揭杆起義。絕望之中的舊貴族們則終於抓到了救命稻草,得以死灰復燃。

    例子 :

    有的被廢流放比如戰國的楚王: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再度出兵攻楚,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秦王親往樊口受俘,責負芻以弒君之罪,廢為庶人。其遺族昌平君在淮南被擁為楚王。

    被軟禁後殺掉的韓王和魏王:南韓滅亡後,韓王安被遷離南韓舊地,軟禁於陳縣。公元前226年,南韓舊貴族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叛亂平定之後,為了根除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

    魏王(姬)假作為戰國諸侯國七雄魏國的亡國君主,出降後,其魏氏王族遭到了滅頂災難。舉城投降的魏王子及家眷數百人均招殺害,信陵君無忌公之14子因遠離國都倖免於難,全數逃往山西太行山躲藏,改姓為「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條件一般的人適不適合玩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