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霞的養殖日記
-
2 # 上海12316三農熱線
育雛是養好雞的關鍵,育雛失敗將導致全軍覆滅,所以要認真做好育雛前的準備工作:要做好育雛舍和各種育雛用具的準備、消毒和升溫等工作,苗雞進入前,育雛室的溫度升至37℃,苗雞的水平溫度不低於37℃。苗雞進來後是否馬上需要開料開水,要看雞群的實際情況而定。如大多數小雞開始尋找飼料吃了,可先開水後開食。室溫是否低可觀察苗雞的活動情況,苗雞分散活動,不張嘴,說明溫度適宜,苗雞聚在一起,不願活動或打堆,說明溫度不夠,應立即升溫。一般育雛室溫度在7-10天開始降1℃左右,以後每2-3天降0.5℃。如果環境溫度過低,降的速度應放慢,反之加快。整個育雛期間要經常通風換氣,在育雛期間按規定接種各種疫苗。
-
3 # 瞳裡養殖
由於雛鵝,的溫度調節能力差,對雛鵝的生長和成活率影響很大,大規模飼養可採用煤爐加熱或集中加熱,密度控制在20 ~ 30平方米。1-25天,溫度26 ~ 280,溼度60% ~ 65%;6-10天齡,24 ~ 26,相對溼度65%;11-15日齡,22 ~ 24,相對溼度65% ~ 70%;16-20天,20 ~ 22,相對溼度約70%。這樣,10 ~ 20天后,雛鵝就可以在Sunny明媚的天氣裡放牧了。
大美鵝脫溫鵝苗
大美鵝脫溫鵝苗
育雛和保溫應遵循以下原則:
1.群體小而略高,而群體大而略低;弱雞稍高,強雞稍低;晚上稍高,白天稍低;在寒冷的日子和陰天,它稍高,在炎熱的日子和晴天,它稍低。雛鵝的保暖期一般為2 ~ 3周,保暖期的長短根據不同的品種、季節和地理位置進行調整。
2、在保溫結束時溫度要非常小心,要做到逐漸降溫,特別是當溫度突然下降時不要急於脫溫,應適當降溫。
3.防溼對雛鵝的健康和生長有不良影響。雛鵝住宅的適宜相對溼度為60% ~ 70%。因此,有必要保持拇指清潔,及時去除潮溼的襯墊,穿上乾淨乾燥的新襯墊,並保持房間乾燥。
4.分組和防疊雛鵝應根據孵化時間和雛鵝在沸水和食用前的強度進行第一次分組,並給出不同的保溫系統和沸水和食用時間。在進食後的第二天,根據雛鵝,的進食情況,可以進行第二次分組,而那些不吃食物或很少吃食物的雛鵝人可以分開進食。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曉霞,從事土雞養殖行業12年了。在和很多養殖戶接觸中瞭解到很多剛從事這行的朋友都不敢盲目的從事小雞育雛,一般都是引進個體較大的雞苗開展養殖,原因是小雞剛出殼抵抗能力差,如果技術及管理不到位,小雞的成活率非常低。為了降低大家購買個體較大的雞苗成本,今天我為大家提供幾個在農村中養殖小雞苗,提高成活率的方法。
1、確保溫度:農村中很多養殖戶給小雞提供溫度的方法很簡易,像稻草窩、棉絮窩等。由於小雞剛出殼自身的控溫能力差,如果養殖戶不能及時給予保溫,很容易因溫度過低導致小雞出現大量死亡。所以建議養殖戶們在雞苗回家之前,運用農村廢舊房屋(20平方米左右)準備一個保溫室即可。
2、做好疾病預防:農村養殖戶養雞對疾病的預防知識很薄弱,大多數是完全沒有注重疾病預防的,等到雞發病死亡的時候才用藥,這樣管理是無法提高小雞成活率的。因此,農村養殖戶在引進小雞苗之前,掌握一定的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小雞育雛的防病程式做好相應的疾病預防,如雞白痢、球蟲、腸炎等。
最近我在微信中遇到很多小養殖戶,在農村中開展養殖,因為雞隻數量少,沒有接種疫苗引起大量死亡。我經常給養殖戶說:養雞不做疫苗等同於有錢沒地兒燒,畢竟新城疫、法氏囊、傳支等疾病傳染性很強,一夜之間會讓你雞場裡的雞消亡殆盡。因此,農村中養殖土雞,不論數量多少,定期的疾病預防和疫苗接種是必不可少的。
3、營養供給要均衡:農村養殖小雞,大多雞苗回家後都是喂一些煮熟的碎米等食物,營養過於單一,導致小雞苗長勢不佳,後期抵抗能力差,發病率高,成活率低。所以,為了提高小雞的成活率,不能再按照農村裡以往的飼養方式,一定要在小雞保溫育雛階段投餵全價料,後期再過渡到五穀雜糧,這樣的飼養模式,既能確保原有農村中土雞的肉質口感,又能提高土雞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