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_o小木
-
2 # 影視劇館剪輯
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說一下自己的見解
我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夾縫中出生的那一批,我記得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慢慢開始接觸,聆聽流行音樂,大概13歲左右的年齡吧,也就是2000年初,那時候手機還沒有普遍流行,更別說智慧手機,就是電腦,我所接觸的環境,也只有學校和網咖有,更沒有普及到家庭和個人,那時候接觸到的音樂都是街角音像店,也就是現在80,90後所謂的卡帶或者叫磁帶的年代,我記得那時候港臺歌手有劉德華,任賢齊,謝霆鋒等非常火,比如劉德華的歌曲《今天》發行於1995年《冰雨》發行於1997年,《愛你一萬年》發行於1999年這些歌曲已經發行過了好幾年都還能在大街小巷聽到,還有任賢齊的歌曲《心太軟》發行於1996年,《傷心太平洋》發行於1998年《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發行於1998年《任逍遙》發行於1998年《春天花會開》發行於2000年《天涯》發行於2000年,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在當時可謂是火遍大江南北了吧,還有謝霆鋒的歌曲《謝謝你的愛1999》《因為愛所以愛》《玉蝴蝶》等可謂是大街小巷都能聽到,其實過去了快20年到現在依然經典,那時候沒有網路宣傳和傳播,能傳到我們耳朵裡的音樂首首都是流行,首首都是經典,還有那個時期的女歌手流傳下來的金曲也很多,比如莫文蔚《盛夏的果實》鄭秀文《眉飛色舞》陳慧琳《記事本》劉若英《後來》等等眾多歌曲都是火的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些經典歌曲不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石沉大海。反之最近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的普及,資訊傳播的越來越快,越來越廣,而流傳下來的經典歌曲越來越少,有的只火一年或者半年,甚至有的不到三個月就被更新替換掉了,就拿去年,也就是2018年歌曲說吧,像《學貓叫》《生僻字》等又有誰會提起呢,像這樣的歌曲又怎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呢。
說了這些要是歸結原因我覺的有以下幾點
2那個年代人們更加專注,我記得音樂詩人李健曾經在演唱會時說過:為什麼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好聽歌曲那麼多,一聲感嘆,可能是現在人們太浮躁了吧。
3還有現在詞曲創作和歌手要求越開越低了,門檻變低了有好吃的同時也有弊端,人們急於寫成一首歌,急於發表,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大多數歌曲石沉大海,有的也就火一年或者幾個月。
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和想法,分享給您。
-
3 # 歲月歌聲
曾經有人把2018年的音樂排行榜和十多年前的榜單做過一個對比,結果發現近一年排名前十的歌曲幾乎一首沒聽過,反倒是十多年前的歌曲在我們的音樂播放器中不斷地單曲迴圈。這並不是個例,而是一種普遍現象,從千禧年到2018,音樂排行榜所經歷的變化正是如今娛樂圈演化的縮影,“流行”這一標準正在朝“流量”轉向。
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之前的歌曲,當時我們基本都是使用3G手機或者MP3來聽歌,最火的歌曲就是慕容曉曉的《愛情買賣》,幾乎大街小巷都有人放。當時手機下載音樂沒有現在這麼方便,基本都是從電腦上下載然後傳到手機裡。當時一首歌曲要想火,基本是透過電視上的彩鈴廣告以及各大音樂類節目宣傳出來的。
現在的歌曲,普遍缺少優美動聽的旋律,甚至有些歌曲的旋律還是從其他歌曲的旋律中摘抄過來的,連改變都少。不要說創作難,如果創作真的難的話,那十幾年前的作曲者是怎麼活的?不行就是不行,不要給自己找藉口。在的歌曲根本沒有遵守歌曲應該遵守的輕重音的朗讀規律。歌曲的輕重音,是在強拍重讀,弱拍輕讀。現在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強拍輕讀,弱拍重讀。這種歌曲要怎麼聽?
-
4 # vvv揚
2003到2007年是網路歌曲最給力的時候。那幾年出現很多膾炙人口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比如,求佛,秋天不回來,兩隻蝴蝶,香水有毒,等等等等。到13年後某團出現,那時歌曲從左手右手慢動作到左邊畫龍右邊畫彩虹。。。。
回覆列表
我覺得現在的人有點浮躁,沒有很用心的去面對社會上的所有的一切。基本上都是想一夜暴富,都以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不勞而獲的,所以他們寫的哥和譜的曲,基本都是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