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山壹統
-
2 # 青年史學家
1908年11月光緒帝死後,清廷皇室內部可以繼承皇位的人並不是只有溥儀一個人,而且不管從年齡還是從能力上來看,溥儀都不是最適合的人選。但是為什麼慈禧太后還是選擇了當時只有3歲的溥儀來繼承皇位呢?
第一層原因就在於親上加親。溥儀的父親是載灃,載灃的母親就是慈禧太后的妹妹,老醇親王的福晉,因而被慈禧太后認為是自家人。這和當年同治皇帝死後,慈禧太后選擇光緒帝是相類似的道理。
再者,選擇一個年級小的溥儀,只要稍加培養,將來是有利於慈禧太后掌握政局的,其他的像溥偉、溥儁這樣的已經成年的王子是不利於慈禧太后控制和駕馭的,但是慈禧太后沒有料到自己在光緒帝死後僅僅一天自己也駕鶴西去了。
選擇溥儀還有一個更加堂而皇之的原因就是給同治皇帝和光緒帝立嗣,由於種種原因,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都沒有留下子嗣,儘管一直有大臣呼籲為二帝立嗣,但是慈禧太后都是敷衍了事。光緒帝死後,這個問題再度被提出來,因而,慈禧太后從溥字輩裡面選擇了和自己親上加親的,只有三歲的溥儀做了皇帝。
公器私用,機關算盡,慈禧太后還是沒有抵得過天命。
-
3 # 風塵講歷史
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於1909至1912年在位。可是溥儀登基時年僅三歲,年紀尚幼,所以由其父攝政王載灃理政。那麼為為什麼載灃不自己當皇帝而讓一個三歲小孩坐龍椅呢?這都是慈禧的選擇,我們可以來分析分析慈禧選擇溥儀為皇位繼承人時的想法。
首先慈禧選皇位繼承人時肯定是沒想到自己會那麼快去世的。光緒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緒帝病重,在此背景下慈禧才考慮皇位繼承人的事,而當時她自覺身體不錯,所以肯定得選一個易於控制的人來當未來的皇帝。而載灃作為光緒帝的親弟弟,其子溥儀作為皇位繼承人光緒帝肯定是同意的,同時溥儀的生母蘇完瓜爾佳·幼蘭又是慈禧太后的養女,從這層關係上來講選擇溥儀再合適不過。而且同治帝和光緒帝同屬一輩又都無子嗣,下一任皇帝若還從“載”字輩裡挑實在不妥,只能從“溥”字輩裡挑一個過繼給同治,兼祧光緒,這樣同治帝和光緒帝就都有後了。從這點上來看載灃就不能當皇帝了,他年長不好控制不說,還與同治帝和光緒帝都是一輩,一朝連續三帝都是同一輩也不像話,搞得好像下一輩年輕人沒有能力一樣,難免落人口實。
不過就算載灃做了皇帝,清朝有了年長的君主,清朝也不會有救,因為載灃自身能力也不足,從他當攝政王三年毫無作為就看的出來。就連溥儀在後來的回憶中也說載灃是“懦弱無能”。當初慈禧下令將溥儀接到宮中去養時載灃嚇得跪地磕頭求慈禧收回成命,可見皇位這塊燙手的山芋他不想讓他的兒子接,那他自己更不會去接了。當時的清朝已經爛到骨子裡了,誰都清除一旦孩子進宮就會成為慈禧的傀儡,只是天不假年,慈禧也沒想到他會跟光緒前後腳走,無奈之下才讓隆裕太后垂簾聽政,載灃當攝政王。若慈禧再多活幾年,或許親眼看到清朝在她手中滅亡。巧合地是清朝興起於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也就是孝莊太后和康熙帝;恰恰也亡於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就是隆裕太后和溥儀。歷史可真是有魅力呢。
回覆列表
如果光緒有兒子肯定要立光緒的兒子了。自從光緒被幽禁之後無論什麼事都不會和他商量更不會去唸叨了。慈禧立皇帝的第一人選是大阿哥溥雋,他是道光皇帝第五子的後人,咸豐是第四子。這樣來說跟咸豐比較近。大阿哥胡鬧就給廢掉了。接下來就要再考慮繼承人問題了。從宗法制度講從立皇帝要立長君說。大臣提出從近支上說第一可立溥倫,溥倫是道光皇帝長子的孫子,第二個可立的是小恭親王溥偉。慈禧可不管那一套都給否決了。為什麼呢這兩位雖然有資格都成年了繼位就可以當皇帝再也不用著垂簾聽政了皇太后就該歸政了她怎麼會同意呢?所以他可不管什麼國家利益他還要立個小孩子。榮祿有大功於慈禧,慈禧有心報答。就把榮祿的女兒指婚給載豐待生了兒子就立他為帝也算報答榮祿了。她在立溥儀的時候還不會認為她馬上會死她還要垂簾聽政,但是溥儀當了皇帝她就是太皇太后了沒有這樣的先例啊。於是他認命特別聽話的載豐為攝政王她一樣可以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