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恆實說

    我認為關羽使刀確實不假。但他拿的還就真不是青龍偃月刀。為什麼恆實你會這樣說呢?

    在《三國演義》裡,寫著關羽的出場是這樣的:“雲長舞動大刀,縱馬飛迎。程遠志見了,早吃一驚,措手不及,被雲長刀起處,揮為兩段......、“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

    你看,在《三國演義》中,都說關羽使的是青龍偃月刀吧!為什麼恆實你卻說關羽使的不是青龍偃月刀呢?別急,聽我慢慢講來。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這種說法大至是以下幾種說法。

    一、民間藝人。傳說關羽是天上青龍所幻化。它下凡是有匡扶漢室的使命。再加上他在民間的聲望一直很高。人稱關公、美髯公。古代皇室也多次對關羽過行如“崇寧真君、義勇武安王、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等褒封。

    故此在評書、大鼓等民間藝術中將關羽的兵器專門打造成了一把:線條簡明而大氣,威猛峻拔而鋒利,在刀鋒部位隱含著陣陣殺氣,在刀背的部位蟄盤著一條青龍。無形中襯托出關羽的力量與威武。

    所謂的青龍偃月刀這個說法其實是民間藝術賦予它的名稱。

    二、民間傳說。傳說劉關張結義後,尋來鐵匠打造他們的兵器。劉備、張飛很快就鍛造好了雙股劍與丈八蛇矛。而關羽的大刀卻屢屢不稱關羽的意。就這樣,打了毀、毀了打。足足了了幾個月的時間。不僅鐵匠們都快心灰意懶了,就連劉張都焦急起來,時間不等人,眼看著起事的時間一日日逼近,而關羽的大刀卻遲遲不能交付。

    關羽也很焦急。就對鐵匠們說:不論滿意與否,就最後打造一次。鐵匠們聽關羽這樣一鬆口,大家都很高興。於是開爐開始打造。正在這時,天空忽然起來烏雲。眼看著一地場暴雨就要來臨。鐵匠們加快了錘打鍛造。當鐵匠們錘鍊到最後一火時,忽然錘頭迸出一道刺眼的毫光直射天空。大家仰頭觀看,只見一條青龍被那道豪光打中,只聽“咔察察”一道雷響,,從天上滴露到刀身上幾滴龍血。老鐵匠頭用盡全身力氣砸了最後一錘——而青龍偃月刀則煉成。

    有人說了,你說青龍偃月刀是民間傳說或者是民間藝人們的美化與神化。那就是說青龍偃月刀沒有嘍!話並不是這樣講的。在古代,確實有青龍偃月刀的存在。它屬於偃月刀的一種,但這種刀只是在宋朝才開始出現。而且因為重量的關係,青龍偃月刀主要是習武之人用於練習臂力的器械,並非是實戰中的武器。青龍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種。根據文獻記載及出土文物,

    由此可見,關羽使青龍偃月刀只是後人的美化與臆想。《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那口青龍偃月刀光重量就達八十二斤,又名冷豔鋸。試想又有誰能拿著近百斤的刀片又掄又舞幾百回合呢?

    三、事情真相:在裴松之所注的《三國志》中,對關羽使刀的描寫如:“明日大會,請超入,羽、飛並杖刀立直........”

    那關羽使的這口刀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很大的可能是:直體長身且有刃,刀薄脊厚,柄較長。”便於武將在馬上掄、砍、刺殺敵人。這似乎才是關羽使刀的真相。

  • 2 # 鹹魚茶館

    我聽過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典故,其實就是評書段子。

    關二爺的武器其實就是長柄大砍刀,但二爺為了裝叉,所以在刀身紋了一條龍,名曰青龍刀。二爺憑著寶刀和一套春秋刀法,以及必殺拖刀計,東擋西殺罕逢敵手。

    而偃月刀的本主不是關羽,是有著刀祖宗之稱的蔡陽。偃月刀也不是武器,而是一種招式,這種刀招強悍無匹更勝關公的春秋刀法。後來關二爺過五關斬了蔡陽的外甥秦琪,老頭追關公到古城。正遇上關羽和張飛扯皮,張飛讓關羽三通鼓之內斬殺蔡陽,就相信他沒有背棄劉備大耳賊,接納他入城兄弟團聚快樂搞基。

    關公知道蔡陽大名,這貨絕不是自己三通鼓拿的下的。但二愣子張飛不講理,二爺只能硬著頭皮屑上陣。和蔡陽打了二十幾合,關二爺被蔡陽的偃月刀殺的氣力不支,眼看三通鼓畢,這邊拿不下,那邊張飛猛撞人也要和自己翻臉。關二爺無奈只好使出自己最後的保留節目拖刀計,詐敗退去,等蔡陽拍馬追上,回身一通神操作,把蔡陽辦了。自此蔡陽的刀祖宗之名被關公奪取,絕招偃月刀也被關公學會,所以關公有神兵青龍刀+必殺偃月刀,合稱青龍偃月刀關羽雲長美髯公漢壽亭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季使用中央空調壓縮機不運轉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