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植保管家

    本人從事植保工作三年多,對於白粉蝨的防治方法比較有經驗。

    在辣椒,番茄,瓜類等經濟作物上,白粉蝨容易發生。但白粉蝨大爆發,需要一定的條件。去年在豫東地區,進入夏季溫度持續位於高點,為白粉蝨的爆發提供了溫度條件。所以去年在豫東地區,白粉蝨讓許多農戶比較頭疼。因為白粉蝨遷飛性強,繁殖速度快。市面上的許多農藥成分對白粉蝨產生了抗性且無持效期。所以防治起來第一個會出現的問題就是,剛打了幾天,白粉蝨又起來了。有需要再次施藥,增加了人力和物力成本。第二個問題是白粉蝨太多,施藥效果不好,白粉蝨的排洩物含有大量糖分造成煤汙病的發生。且白粉蝨還會導致病毒病擴散。

    所以防治白粉蝨需要找到合適的藥劑,尋找到合適的成份,來對症下藥會事半功倍。透過我在市場上這幾年對白粉蝨的藥進行比對,我尋找到了個個成份農藥的弊端和優勢。

    針對白粉蝨成份農藥:

    速效性好的成份:吡蟲啉,聯苯菊酯,啶蟲脒,烯啶蟲胺,吡蚜酮等,速效性好,沒有持效期。需要三五天用一次藥。

    持效期長的成份:噻蟲胺,噻嗪酮。速效性不好,但是持效期長。

    所以選用速效性和具有持效期的農藥進行復配,可以又有持效期又有速效性。市面上的烯啶蟲胺噻嗪酮的復配,噻蟲胺和烯啶蟲胺,吡蟲啉等成份復配。

  • 2 # 都市農人通哥

    “科學種植,從作物健康開始”

    白粉蝨的發蟲特點:

    白粉蝨屬半翅目粉蝨科。 寄主範圍廣,蔬菜中的黃瓜、茄子、番茄、辣椒、萵苣等都能受其為害,還能為害花卉、果樹、藥材、牧草、菸草等。

    溫室白粉蝨不耐低溫,1年可發生10餘代,冬季在保護地內越冬為害,春季擴散到露地,9月份以後遷回到保護地內。有趨黃性,群集在葉背面,具趨嫩性。

    新生葉片成蟲多,中下部葉片若蟲和偽蛹多。

    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清潔田園,及時清除枯枝殘葉減少其寄居場所。保護地可採取可以高溫悶棚,土壤處理等措施消滅棚內及土壤中白粉蝨(卵若蟲成蟲等),在生長季節大棚的通風口搭設防蟲網等措施;

    2.物理防治:

    利用驅黃性,進行黃板誘殺。

    3.生物防治:

    施藥田塊不建議使用天敵。

    4.藥劑防治:

    藥劑選擇:

    目前防治白粉蝨最有效的藥劑仍然是菸鹼類的藥劑(雖然白粉蝨對此已經產生嚴重的抗性),但是不同種類的藥劑特點不同,如烯啶蟲胺體現的是速效性,持效期短;氟啶蟲胺腈體現的是持效期,但速效性差,對抗性白粉蝨效果好;噻蟲嗪,吡蟲啉,噻蟲胺,呋蟲胺等都各有特點,或內吸或觸殺,或速效或持效等都各有特點。除菸鹼類藥劑外還有菊酯類(高效氯氰菊酯,順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等)的,氨基甲酸酯類的(滅多威,丁硫克百威等),吡啶類(吡蚜酮)等

    除此之外雙丙環蟲脂,環氧蟲啶,氟吡呋喃酮等三大全新的創制藥劑將革新白粉蝨的防治史。

    殺卵藥劑:

    吡丙醚,螺蟲乙酯,噻嗪酮,氟啶脲(安全性),蝨蟎脲等。

    助劑:有機矽,植物油,礦物油,植物精油,卵磷脂等

    使用方法:

    1.加量使用,在作物不受藥害,殘留限量範圍內加大使用量,尤其是內吸性藥劑;

    2.輪換用藥,不同作用靶標的藥劑輪換使用;

    3.殺蟲殺卵配合使用;

    4.打藥時間:選擇在清晨或夜間白粉蝨飛行緩慢時用藥,並重點噴灑中下部葉片背殺卵;

    5.助劑的新增提高藥效;

    6.灌根或丟豆(內吸性藥劑拌煮熟的黃豆,施於根部防治地上白粉蝨);

    7.煙霧劑燻蒸;

    總之,在防治白粉蝨時一定要求周到,透過一次性或連續兩次用藥最大限度的壓低蟲口基數,防止外來蟲源,只有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關注“農田上的懶漢”,科學的種植技術,讓農民都能“懶”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曆新政對大明朝有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