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蘭愛攝影

    北韓王朝。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而建國。北韓王朝的首都初在高麗王朝的故都開京(今開城;又稱松都),1395年定都於漢城(今首爾)。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再度遷都開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最終定都漢城。經過對北方的開拓,到15世紀中葉,北韓王朝的國土基本定型,大致相當於當今北韓和南韓的總和,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北韓王朝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治理念。北韓文的發明也為北韓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條件。對外則對中國明、清兩代採取事大主義,建國後便向中國朝廷稱臣納貢,自太宗李芳遠至高宗李熙,歷代國王均接受中國皇帝冊封;對日本等周邊國家或部族則採取交鄰政策。擴充套件資料北韓早期歷史1973年,據北韓考古研究發現,平安南道德川郡勝利山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德川人遺址”(10萬-4萬年前)和“勝利山人遺址”(4萬~3萬年前)。1977年在平壤力浦區大賢洞發現了“力浦人遺址”,1980年,在平壤又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龍穀人”化石和一些石器。 同年又在平壤萬達裡發現了“萬達人”化石。北韓在13世紀創造的野史《三國遺事》記載,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變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後代檀君王儉在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北韓國-檀君北韓。在中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君主紂王的叔父箕子(商人華族)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北韓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北韓”。李氏北韓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現代南韓、北韓否認箕子北韓的存在,而杜撰出“檀君北韓”。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韓王朝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韓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遊弋歷史長河

    所謂“前三國”和“後三國”的稱謂是朝韓歷史學家提出的,他們認為有“前三國”和“後三國”兩個時期,但其實是不正確的。

    他們所說的“前三國”時期指的是高句麗、新羅、百濟三足鼎立的時期,時間是公元前57年至公元668年,結束標誌為唐朝和新羅聯軍滅掉了百濟和高句麗,歷經700多年。不過這一說法並不對,高句麗是中國的藩屬國,,其主體民族和國土大部分都在如今的鴨綠江北部地區,為中國領土。而半島南部土生土長的新羅、百濟是北韓半島的地方政權,所以不能統一稱為“前三國”時期。

    從圖上可以看出,高句麗的國土大部分都在如今的鴨綠江北部地區,為中國領土。

    而後三國時期指的是新羅、後高句麗和後百濟三足鼎立的時期,時間是892年至936年,結束標誌事件為王氏高麗統一北韓半島。

    唐朝和新羅聯軍滅掉高句麗和百濟後,新羅又和唐朝發生了戰爭,最終新羅統一了北韓半島。200多年後,新羅的統治趨於腐朽,各地起義不斷。起義軍在半島北部建立了後高句麗,後來王建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高麗政權;在半島西南部又出現了後百濟政權,再加上原先的新羅王朝,北韓半島進入三國時期。經歷40多年的戰爭,王氏高麗最終王建滅掉了新羅和後百濟,統一了北韓半島。這一時代可以稱為“三國”時代,但不能稱之為“後三國”時期。

    而後高句麗國土向南遷移,和新羅、後百濟完全是北韓半島的國家,這一時代可以稱為北韓半島的“三國”時代,但不能稱之為“後三國”時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資訊傳播不斷被新科技革新,傳統“書本閱讀”的價值和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