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科學實驗結果,還是科學基礎理論分析、推理結果
1
回覆列表
  • 1 # 閒散的獅子

    對於科研來說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

    首先,科學研究受限於現有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方法與器材,得出的結果只能說相對“正確”。歷史上的一些科研結論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些被後人證明是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的。

    其次,從科研的目的來衡量。科研專案總是要有個目的,或驗證一個數據,或證明一個原理,等等。只要能滿足目的要求就可以了。從科學的嚴謹的態度出發,不宜說“正確的”,雖然我們平常也這麼說。

  • 2 # 國科大科學與人文

    所謂科研的正確答案,一般而言,就是基本實現了研究所預計的目標,就可以說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在純科學研究當中,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驗,都應該有個結果,沒有任何結果的科學研究,可視為失敗的研究,當然就更談不上什麼正確不正確了。

    比如當初李政道、楊振寧兩人合作對理論物理學進行研究探索,獲得了一個重要的結果,即發現了在弱相互作用的情況下物理學中的一個過去的重要原理宇稱守恆律是錯誤的,這意味著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可能發生重大變化。雖然這是個對過去理論的顛覆性研究結果,但如果他們的推理過程沒有任何邏輯矛盾的話,就可以說他們的研究獲得了正確的答案。當然這裡的所謂正確,並不一定是指他們的理論預言就一定是正確的,而是說他們的研究獲得了一個確定性的答案,這就意味著該研究本身是正確的。至於這項理論預言是否正確,那還要經過實驗的檢驗。

    之後,我們知道,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開始著手設計了一個實驗,以驗證李-楊的這個理論結果是否符合實際。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實驗操作後,吳健雄及其同事最終證明李-楊的理論預言是正確的。這也就實現了該實驗研究最初預計的目標——驗證李-楊對於宇稱守恆律的顛覆性理論預言,因此可以說該實驗研究獲得了正確的答案。當然,假如這個實驗的結果是推翻了李-楊的理論預言,那也可以說是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因為否定結果也在這項實驗研究的預計範圍之內。李-楊關於宇稱守恆問題的預言,就實驗驗證而言,無非只有正確和錯誤兩個選項。只要實驗過程本身無漏洞,無論最後得到的是哪個結果,都說明實驗是成功的。科學家不怕負結果,最怕的是實驗完了任何結果都沒有,如果連個答案都沒有,那就根本不存在什麼正確不正確的問題了,只能說是一次失敗的實驗。

    另外,就應用科學而言,也是以是否獲得預計的目標來衡量最終答案的正確性。比如最近幾天如火如荼的晶片問題,如果誰能夠研製出高效能的晶片,當然就可以判斷該研究的結果獲得了正確的答案,否則就算說得再怎麼天花亂墜,也無濟於事。

  • 3 # 談科論普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幾個步驟。

    首先來說,什麼是科研,根據資料顯示,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裝備,為了認識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和運動規律而進行的調查研究、實驗、試製等一系列的活動,為創造發明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理論依據。所以從這個界定來看,科研的目的是提供理論依據。

    其次,如何判斷正確。因為正確和錯誤是一種價值判斷,而科學研究應該是價值中立的,也就是說它不應該涉及到價值的判斷。所以在科研上來說不應該用正確與否來判定。舉個例子來說,在科學發展史上也有一些為實現某種結果而開展的為人所不齒的研究。梅毒的研究就是這樣的,因為當時的實驗物件都是黑人,這涉及到種族歧視,那你你認為這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呢?

    當時這裡說的是科研過程,那麼我們再來說科研的結果。

    實際上科研結果也不能用正確與否來判斷,因為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即便是牛頓也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管他說這句話的目的在當時是什麼,我們現在總是把它作為描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過程的名言。所以在某一階段我們得出的科研結果可能只在當時站住了腳,而後被推翻了,比如地心說在當時就被認為是科學的理論,而後被日心說推翻,現在來看,太陽也不是銀河系的中心。

    最後我們說不應該用正確與否來判定科研,個人覺得應該說客觀與主觀。薩頓提出丶科學實踐的規範包括有組織的懷疑、公有性、無私利性,可以說是對科研進行判斷的一個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關、張願意幫助朱儁的原因是什麼?劉備是怎樣把能贏的仗打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