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三歲男孩自殺。原因是沒考好媽媽說了幾句。一二年級女孩從樓頂跳下身亡。原因是媽媽批評了幾句。為什麼現在孩子心裡承受能力這麼差?聽不得勸誡聽不得真話?是父母教育問題還是社會問題?
回覆列表
-
1 # 承德東方語言文化學校
-
2 # 自由自在的風
讓孩子走上絕路的是現實社會的壓力。前期是家庭教育是奠定悲劇的基礎,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往往培養什麼樣性格的孩子。其次部分學校錯誤教育是悲劇幫兇,唯分數論而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社會負面輿論是根源,社會的輿論導向受到不良媒體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孩子在心智不成熟的情況下,孩子走向悲劇是因為他們是想給自己壓力的人一點教訓。
悲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比如學生內向的性格,現在的學業評價機制個人認為也是重要原因。
其實首先不能確定的說現在的孩子就是內心承受力變差了,有些極端行為的孩子其實也都是性格使然的。
那麼當發現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時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性格決定命運,方法勝於說教
由於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現在的孩子得到了父母和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生活中,他們減少了很多不如意,也少了很多磨鍊自己的機會。尤其是有些家長太過於溺愛孩子,對孩子的事情全程包辦,這就更加使得孩子一旦遇到困難就難以承受。
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等原因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當孩子心理受挫時,家長沒有適時地予以引導,以為給孩子安逸的生活就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殊不知,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都需要心靈的溝通。尤其是孩子,他們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更容易陷入思想誤區,孩子的生活除了物質上的滿足外還應該包括心靈上的充實。
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過於苛刻,要求孩子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學習成績要第一,繪畫還不能落下,如果孩子表現得不如人意就否定孩子的一切。殊不知,人無完人,誰能保證每方面都做得優秀?家長如此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膽怯、抱怨,不能正確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當今社會是資訊多元化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如果孩子從小嬌生慣養,或因為其他因素沒有在心理上得到鍛鍊,那麼孩子一旦離開父母走上社會,遇到阻礙時就會容易垂頭喪氣,停滯不前,也更容易產生心理疾病。既然心理承受力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呢?
1、鼓勵孩子樹立正確的理想
因為對音樂有狂熱的夢想,所以貝多芬能克服失聰所帶來的困難,成為一代音樂大家;因為對歷史有不懈的追求,所以司馬遷在身心受創後仍能堅強生存,並完成宏偉鉅作《史記》。理想,是逆水行舟的槳,是臘月寒冬的炭,是支撐人在逆境中繼續前行的動力。一個人對自己的理想越是確信,他越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越不會被困難擊倒。
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對在做的事沒有追求,所以他對事物的求勝心不強,也因此當事情的發展遇到阻礙時,他便會很容易放棄。而如果他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很大的理想和抱負,那麼再大的困難在他眼裡都不過是小泥潭,他會因為心中的夢想而內心強大,會一次次地戰勝挫折。
當然,家長應該因材施教,鼓勵孩子樹立貼近自身的目標。比如,孩子喜歡籃球就鼓勵他參加籃球比賽,孩子希望未來做文學家,家長要鼓勵孩子樹立夢想,並鼓勵孩子多看書。
2、讓孩子在與夥伴交往中提高心理承受力
孩子與小夥伴的交往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對於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是非常有幫助的。社交活動會增加孩子的自信,也會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在活動中,孩子會以堅強者為榜樣來完善自己,也會對不同的事情進行思考,比如,看見別的孩子因為不會削鉛筆而哭泣,他會想如果是我會怎麼樣。這也會有助於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3、教孩子正確看待遇到的挫折
孩子的認識有限,有時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挫折,這就需要家長教會孩子正確看待挫折。生活中,類似的事有很多。比如,很多孩子不能正確認識批評,以為批評就是說自己不行,說自已笨,以為天就會因此塌下來。批評只不過是指事情做得還不夠,有些地方有待改進。家長們應該教會孩子正確認識失敗,敢於面對批評,讓孩子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努力,爭取在以後的機會里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