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昨夜夢迴

    我認為不會。

    要想三國的歷史改寫,單單是某個人的壽命長一點,應該是沒辦法的,畢竟三國是個大雜燴,各色人物都有可能左右局勢,曹操一個人,說了不算。

    曹操最好的一次機會,在赤壁之戰。

    如果赤壁之戰贏了,曹操就攜大勢,一統天下。只不過,曹操輸了,輸了赤壁之戰,南下統一就只能擱置。

    因為不久之後,三國鼎立的局勢就會形成。

    曹操不死,三國局勢會發生演變,其中轉折點大概是在關羽大意失荊州。

    關羽丟失荊州,蜀漢東吳兩個人,開始了幹架。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曹操去世的前提下,不然以曹操的性子,看著你們兩個亂咬一通,他一定會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要是曹操還在世,就不會有曹丕忙著繼位,忙著禪讓,忙著安頓整治,那麼夷陵之戰就打不起來。

    夷陵之戰打不起來,蜀國不會元氣大傷,劉備也不會甩鍋白帝城。

    夷陵之戰打不起來,蜀國東吳雖然不會結盟,但是蜀國此時可以休養生息,一旦劉備這麼做,那曹操就得掂量掂量了,這之後的路子,該怎麼走?

    劉備譽為漢室正宗,同樣也不會跟曹操結盟。

    而孫權,跟曹操可能會眉來眼去,但不會跟曹操站在一線。

    於是三國就真的變成三國了,十年後,曹操鬱鬱而終,期間可能打幾次,可依舊不會傷筋動骨。

    曹操死後,繼續三國的走向。

    該打的打,該罵的罵~

  • 2 # 老袁說

    我認為不會,“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如果把曹操的一生比作一條拋物線,那麼這條拋物線的拐點就是赤壁之戰。

    赤壁之前的曹操是進攻型

    年輕時的曹操可以說是極為鋒利的人物。他從小就機靈卻並不好學,整天跟袁紹混跡在一起,放鷹逐犬,搞得長安雞飛狗跳,可以說是典型的官二代。同時曹操是個目的性極強的人,他為了得到好名聲就天天去當時以識人聞名天下的許劭家裡纏著他,最後逼得許劭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後來年紀輕輕的曹操更是隻身一人就敢於刺殺權傾朝野的董卓,這樣一個集聰明、勇氣,目標感一身的人想不成功都很難。

    所以赤壁之前的曹操也有被打敗的時候,卻絕不會被打倒!

    他在宛城被張繡追的狼狽不堪,死了一個兒子曹昂,一員愛將典韋。在官渡被袁紹大兵壓境,愁的徹夜難眠。但這時的曹操卻總是堅韌不拔,絕處逢生。最終曹操對內滅二袁,殺呂布,破劉表、討韓遂。對外降南匈奴、烏桓、鮮卑,最終統一了中國北方。

    這時的曹操志得意滿,人生巔峰,自認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赤壁之戰之後的曹操是防守型

    然而生活總是不隨人願,現實給了曹操一記耳光。

    在赤壁大敗而歸的曹操收拾殘軍返回北方,這時的曹操驀然發現,原來對自己服帖無比的滿朝群臣有了不一樣的聲音。曹操顧不上疲憊就把重心放在了內部鬥爭中。

    建安十六年,曹操擊敗馬超平定了北方涼州地區。

    建安十八年,平定了大後方涼州同時清除了朝廷異己的曹操終於又揮軍南下。這次他起兵四十萬,與親自率軍七萬的孫權對陣濡須口。數月僵持不下,最後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可以說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梟雄,已經服老了。

    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張魯,這時劉備正攻打益州而蜀人未服。司馬懿極力勸諫曹操進攻益州,然後天下可取。此時的曹操卻說出了“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這樣一句話,意思是說“人不能不知足,得了隴,就不要再望蜀了吧”。這時已過耳順之年的曹操已經沒了進取心。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洛陽。而在臨終之時,曹操心心念念想的不是一統天下,不是生前身後名,而是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夫人丁夫人

    後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修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引自《魏略》

    一個人的心態是隨著年齡變化而變化的,即使是曹操這樣的一代梟雄也有在征戰四方時疲憊的一天,即使他能再活10年,我想他也更想享受天倫之樂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爆炒羊肉怎麼做比較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