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香溢城莫沾衣
-
2 # 梅田弦韻
咱們小時候過年,知道給長輩磕頭拜年,不知道賞壓歲錢、賞紅包什麼的。我這麼一說,現在的孩子們可能不相信,都說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事實確實如此!
咱們那時候雖沒有紅包、壓歲錢,但兒時的我們盼星星,盼月亮的期待、盼望“年”的到來。年一到,大年初一大早晨,給自己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磕頭拜年。他們不賞壓歲錢,而賞幾句響亮的新年祝福語。尤其爺爺奶奶的祝福語老長老長,不讓我們起身,那真是三叩九拜啊。長輩們說完祝福語之後,給我們賞糖果、點心。現在想來,那糖果、點心就是抵如今的壓歲錢了。那時,從長輩的手中接過幾塊糖和點心,那是莫大的幸福快樂,又蹦又跳的,高興得手舞足蹈。
拜完自己家長輩後,再找幾個小玩伴,找有年老的長輩家去磕頭拜年,受到他們的糖果,點心的賞賜。磕一圈回來,衣服褲子的挎兜塞滿糖果、點心,滿載而歸。這時,不僅兜塞得滿滿,心更是滿滿的、美美噠!
爺爺奶奶常常跟我說,給長輩磕頭,聽到老人家的祝福語,受到他們賞的糖果和點心,就能學習進步,長命百歲,以後能有出息。
所以,那時,過年的時候,孩子們給長者磕拜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年俗活動。這一活動更增添了當年的年的味道!
-
3 # 冠羚羊
我記得小時候,母親給我兩塊錢的壓歲錢,那種快樂,彷彿擁有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壓歲錢,一定是伴隨度過大年三十的驚喜與祝福。
壓歲錢是一定要有的,否則那怎麼還叫過年呢。
-
4 # 詩意人生6111
對於六零後來說,小時候,因為家庭並不富裕,單職工一個月只有二三十元的工資,要養活五六口甚至七八口人,一角錢都能買好多生活用品,如火柴,蠟燭,煤油……所以,過年時根本不可能得到紅包,也沒有紅包的概念。
但過年總要比平時吃的好得多,有餃子饅頭吃,穿的也一定會是母親親手縫製的新衣服,又有平時很難吃到的糖果,所以,很期盼過年,過年很開心!
-
5 # 荷梗
人的一生最快樂的時段應是孩堤時代,我們家父母是外地人,在學校校辦工廠工作,我出生在當地,60年代未人。小時候過年基本沒親戚走,因兄弟姐妹多,沒發壓歲錢。但這一點沒影響我們的快樂,70年代的家庭,孩子都有兩個以上,除夕家家戶戶大掃除,家屬區內燃燒垃圾的煙霧嫋嫋飄散。初一早飯後,孩子們著了新裝,邀朋結伴去父母同事家拜年,吃的東西沒現在豐富,但花生、薯片與凍米糖是有的,一般的糖果也有,碰到老家上海的阿姨家,還有上海大白兔奶糖,這是稀罕物。拜完年,孩子們到附近的叢林玩,有捉迷藏的,有摘金櫻子等野果的,有搭小房子過家家玩的,這些多是女孩子玩,男孩子多玩打仗,追追打打,好不熱鬧,一晃就到吃中飯的時間,各自歸家了。吃完豐盛的中飯,孩子們又出來玩,沒有學習的壓力,沒有生存的壓力,因為是計劃經濟時代,生活簡單而快樂。
-
6 # 亦喜亦悲歡
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七歲的時候吧,家裡面窮,連過年都是吃的豬頭肉,更別提什麼壓歲錢了。當然了,日子雖然過得挺艱苦的,但是我們小孩子還是很開心的,我簡單說說我過年的趣事:
1、大年初一早上,我和幾個小夥伴沒有跟大人去逛街,而是一起去撿垃圾,對,沒錯就是撿垃圾,當然,我們的撿垃圾是很自願,也很高興的那種,我們主要撿的是別人扔掉的破鍾破錶破玩具等,還有一些瓶瓶罐罐之類的,男孩子小時候都比較喜歡拆家,然後撿回來的破東西就可以是我們很好的實驗工具。
2、大年初一的晚上,因為基本上一大早就吃完晚飯了,大人們都去串門聊天之類的,我們小孩也不會閒著,哪裡有煙花我們就嘩啦啦的往哪跑,還有在田野裡面玩捉賊過家家之類,弄得一身髒,回到家免不了一頓臭罵。
沒壓歲錢的時候還是有很多趣事的,玩什麼都開心,或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
回覆列表
小時候,經濟不富裕,人卻很開心。盼著過年,過年可以穿新衣,約小夥伴一起晚上打燈籠。熱熱鬧鬧的,一群人打著燈籠嬉戲,直到正月十五摔燈籠。過年的紅包,也不像現在,動輒好幾百。去了親戚家,給上一塊錢或者兩塊錢,多的時候十塊錢。在那時候,十塊錢都是鉅款了,偷著樂好久。這就是記憶裡的年,物質相對匱乏,但是卻又無比幸福。相反現在,物質極大豐富了,年味卻比以前淡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