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吳炳生
-
2 # 詩詞書院
丹楓
御水難流意萬重。 飄搖心事許西風。
吳江兩岸蕭蕭葉, 不待霜凝帶醉紅。
荻花
俯仰江湖夢未凋。 西風偏送去年潮。
青顏素面何曾是, 心羽浮沉又此宵。
金菊
不向桃根問夙因,只緣秋色對殘雲。
凌霜尚有釵頭夢,可許金黃再著人 ?
荻花,丹楓都是秋日之景,也是詩詞中寫秋天的常用意象。但其又有別於梧桐落葉,雨打芭蕉此類愁苦的秋日意象。本身比較中性和百搭,因而是詩人秋日抒懷時,都比較喜歡選用。
的確,在詩詞中,楓葉和荻花寫在一起的有不少,如唐.許渾的《京口閒居寄京洛友人》起句:“ 吳門煙月昔同遊,楓葉蘆花並客舟。”又如宋·張嵲的《題均州超然亭》句:“江楓染絳照林莽,蘆花吐雪連滄洲。”等等。
詩人們之所以會將兩者寫在一起,其實很簡單,首先秋日江景可選意象並不算很多,再之就是江楓和蘆花在現實中,也有很大機會同框,第三就是剛才提過的,兩者都比較百搭,好用。
-
3 # 煙花三月是隻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古人寫楓葉,往往會提到荻花,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涉及到古人寫詩的意象選擇上。所謂的意象就是詩中描寫的景物,表達的情感。
荻花是秋天特有的景物,它出現在詩中,往往交代寫詩的季節——深秋。同時,它還表達一種蕭瑟冷清,孤獨的感情。
由於荻花的顏色是白色的,荻花開花的季節是深秋,在冷瑟深秋,映入眼簾,立即給人以蕭瑟之感十分強烈。因此,詩人如果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孤獨,冷瑟時,最好的選擇物就是荻花。從最早的《詩經·蒹葭》開始,這一意象在古詩中比較固定: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楓葉這個景物,也是秋天特有,它出現在詩中,往往也是交待寫詩的季節。由於它的顏色是深紅色的,給人以熱烈的感覺,因此它還表達的是一種熱烈的,充滿活力的,積極向上的感情。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牧的《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還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革命熱情。本來,同是在秋天,楓葉和荻花一個熱情,一個冷瑟,是不搭調的,可是有些詩詞中這兩個景物竟然同時出現。這是為了表達什麼呢?
仔細觀察,這種楓葉荻花同時出現的詩句多出現在相思離別的詩中。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開頭兩句,先點明送客,接著就寫“楓葉荻花秋瑟瑟”,荻花瑟瑟好理解,楓葉瑟瑟就不好理解了,其實它應該還有更深的含義:雖然離別是冷瑟的,但還有紅葉,給冷瑟中添了一點亮色,這就構成了一幅冷而不絕望的景色。這紅葉與後文“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遙相呼應,暗示知音到處可遇的曠達思想。
同時,楓葉在山上,荻花在水中,能同時入眼簾,也同樣暗示了作者視野開闊,進而暗示作者心胸寬廣。
京口閒居寄京洛友人 [唐] 許渾 吳門煙月昔同遊,楓葉蘆花並客舟。聚散有期雲北去, 浮沈無計水東流。一尊酒盡青山暮,千里書回碧樹秋。 何處相思不相見,鳳城龍闕楚江頭。中國古詩的魅力就在於此。看似有意無意之間,卻表達了細膩豐富的情感,只有深諳其味,才會有無窮的魅力,讓人永久回味。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關於楓葉,大家都熟知,就是楓樹的葉子。荻花和蘆花相似,有的地方也稱蘆花,是一種葦草抽出的穗子,生長在其頂部。楓葉紅了、荻花迎風擺動,是秋天的一道風景線。古人詩中引用楓葉和荻花,主要是描寫秋天的景色。楓葉和荻花二者同用,主要是宣染秋的氣氛,提高秋的聲調,調濃秋的韻味,奏響秋的弦律,把秋又向前推進一個層面。“清霜見楓葉,淡月隱蘆花”詩出元許有壬《荻港早行》,唐白居易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詩人,《瑟琶行》開句“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用悲秋的修辭手法,抒發了詩人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同時也表達對瑟琶女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