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愛今生

    有,這一類的作品思想境界都很高,需要理解的難度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站在此高度的都不是一般人,一定是大智慧者

  • 2 # 如是我聞137903781

    所問比如這首禪詩:

    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出去幾多難。

    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人生被眼瞞。

  • 3 # 春山如夢縈

    《容齋隨筆》記載,白樂天有詩云:“霜降水返壑,風落葉歸山。冉冉歲將晏,物皆複本源。”

    後來,宋代黃庭堅改動後兩句為,“冉冉歲華晚,昆蟲皆閉關”。詩景蒼茫寬厚,意韻深邃悠遠,頗有禪意味道。

  • 4 # 暖心2020

    有禪意的詩我喜歡這首:

    (一)

    春日才見楊柳綠,

    秋日又見菊花黃,

    繁華總是三更夢,

    富貴還同九月霜。

    這首詩是明代德清禪師所作,詩中表達了人生苦短,榮華就像夢一樣抓不住,富貴也像秋霜一樣都化作了雲煙。

    (二)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詩是唐朝布袋和尚所作,寫插秧的場景,低頭,會看到水中的天空,原來退步,也是為了更好的前行。

    (三)

    山前一片閒田地,

    叉手叮嚀問主翁,

    幾度賣來還自買,

    為憐松竹引清風。

    這首詩是宋代法演禪師所作,意思好像是在山前買了一片地,種上一片竹,閒暇時在竹林裡聽風吟鳥唱,悠哉悠哉,真是好不愜意呀!(才疏學淺,不知我理解的對否?)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 5 # 漢上生活圈

    先說說什麼是“禪”。

    “禪”是梵文“禪那”(Dhyana)的略稱,意譯為“靜慮”、“思維修”,是印度各種教派普遍採用的一種修習方式,在佛教思想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其淵源是印度婆羅門教的經典《奧義書》中所講的“瑜伽”(yoga)。“瑜伽”即靜坐調心,制御意志,超越喜憂,體認“神我”,以達“梵”的境界。

    “禪”在小乘佛教裡被視為“三學”(戒、定、慧)之一,相當於“定”學,在大乘佛教裡則被看作“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那、智慧)之一,是由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的重要途徑。

    由此可知,禪韻和禪景都是和佛教有千絲萬縷的聯絡。說到“禪”,必然要提到中國佛教的主要流派“禪宗”。禪宗是純粹中國佛教的產物,禪宗以覺悟所謂眾生心性的本源(佛性)為主旨,所以也稱“佛心宗”。禪宗的基本思想,認為心性本覺、佛性本有,主張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強調不立文字、頓悟成佛。禪宗雖然以“禪”為名,但原則上反對坐禪,否認以坐禪為功德,斷言坐禪不能成佛。

    那麼詩聯中有禪韻和禪景嗎?其實禪與詩在唐以後過從甚密,互相影響,互為補充,這早是歷史事實了。兩者都需要內在的感受和體驗,都注重啟示和象喻,追求一種言外之意,強調一種幽遠境界。有詩云: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

    唐代詩人王維堪稱寫禪詩的代表人物。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的《鹿柴》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種境界,只有你身臨其境,才能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

    順附一首我寫的小詩來結束今天的話題吧

    《明鏡臺》

    天造地設明鏡臺,

    洞天福地無塵埃。

    青苔因緣滋生處,

    山泉叮咚聲聲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豪爵DKS150多少錢,建議購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