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部灣漁人小吳
-
2 # 農牧生態迴圈實踐者
對蝦白便,最好還是使用微生物製劑調整。
對蝦白便,是對蝦胃腸道發生病變,其腸道分泌物、脫落的腸道上皮組織、糞便等的混合物。
出現對蝦白便,說明蝦肝胰腺損傷、胃腸道病變已經比較嚴重。如再不快速控制,則可能開始偷死頻繁。
曾遇到很多人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結果是,白便難以控制,即使有的暫時控制住了,還會復發。還有就是,即使白便得到控制,但由於抗生素作用,蝦生長速度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停止生長。
建議:綜合生物技術整合處理。1、停止喂料:發現水面上漂浮白便,即使是少量的,也要先停料。其目的是,緩解蝦的肝胰腺負擔。大量衝料,蝦的肝胰腺負擔過重,對外界及消化道內的有害微生物的抵禦能力大大降低。由此,使消化道內有害微生物成為“優勢菌群”,達到致病濃度,引起腸道炎症。
所以,先停止喂料,再做下一步處理。實際上,這時蝦的採食量已經下降,再喂料或加料,勢必大量增加底部殘餌量,造成養殖塘底部水質變壞。
2、改底解毒:發生白便,養殖塘底部水質基本變壞,所以必須先改底,降低有害物質在養殖水體中的濃度。一般多采用化學改底,速度快。
改底後的一個動作,就是解毒。一般使用有機酸類、乳酸菌類,全塘均勻潑灑。
3、生物抑菌:一般情況下,發生白便時,檢測弧菌等有害菌,都會出現超標現象。如果有偷死蝦、或很弱的蝦,解剖後檢測肝胰腺塗片,也會發現,弧菌超標!
我們現在建議採用高效的生物抑制有害菌的方法。實際應用表明,使用後,3天內即可有效控制弧菌。
4、調整水質:與生物抑菌的同時,使用高效微生物製劑,調整養殖水體的菌相,使有益菌在養殖水體中形成優勢菌群。
這裡面,由於底部大量有機質殘留,底部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大量累積,對蝦形成嚴重的威脅。
白便嚴重後,蝦已經基本不採食。所以,使用微生物在養殖水體中的擴散,蝦可以透過“濾過”功能,吸收進體內,增加了體內有益微生物的數量。
我們在實踐中採用高效微生物製劑,透過麩皮發酵後,全塘潑灑或沿料道潑灑。一般3次(每天一次)後,即可有效降低養殖水體中有害物質含量,使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同時,有效抑制蝦白便,使蝦恢復採食能力。
所以,這裡說的調整水質,需要既有調水作用,又有調蝦胃腸道作用。因此,在微生物製劑的選擇上,就很有學問了,一定要選好,才能有效!
5、保肝護腸:由於這時蝦已經基本不採食,所以,投藥作用幾乎為零。因為,藥物無法進入到蝦的胃腸道,也就無從說起發揮作用了。
保肝護腸,只有在蝦恢復採食後,才能逐漸發揮作用。
經過上一步驟調水後,蝦逐漸恢復採食。這時候,採用微生物製劑拌料的方法,進一步調整蝦肝胰腺和胃腸道,使之恢復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
3 # 天然植物提取專家
發病早期,在吃料比較正常時,拌餌投餵連翹解毒散每千克體重對蝦0.5克,連用7-14天;發病中期,及時外潑大蒜粉、三黃散等中藥抗菌藥,同時內服西藥抗菌藥進行治療,白便減少後根據具體情況再延長內服時間,防止反覆。
1、首先穩定水質,由於對蝦發病,一般情況下池水不能有較大的波動,讓病蝦在較穩定的水質中生活,不受水質變化的刺激。
2、水體消毒。池水及時進行消毒,要使用對蝦刺激性小的藥物,如聚維酮碘、季胺鹽絡合碘、溴氯海因、二溴海因、敵菌毒等。每10天左右消毒一次,消毒用藥交替使用。
回覆列表
白屎可控難治,一旦出現對蝦會發生空腸胃,遊塘,肝胰腺紅腫現象,此時應先停料投餵,有條件可適當引進新水,在使用二溴海因消毒第二天接著用解毒綠水寶解毒,在全池潑灑濃縮em 菌加大蒜乳酸菌,接著投放解毒分解底改,潑灑保肝護胃產品,停料三天,最好頭一天晚上使用發酵料加紅糖和米糠加抗生素浸泡第二天全池潑灑,三天後投料要控制在之前所喂的一半,加少許抗生素投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