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雲逛瀋陽

    中國航空醫療救援的前景光明、道路曲折。從2015年起,很多企業率先行動起來,引進專業機隊、尋找合作醫院、推出會員產品,積極佈局全國航空醫療救援網路。政策方面:近幾年來,國家利好政策也逐步出臺,19年3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衛健委印發了《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12個省、21個城市、72家醫療機構成為航空醫療急救試點機構,廣泛開展航空醫療救護業務。產品方面,各大航空救援公司,為了讓更多大眾真正能夠用得起直升機醫療救護,也讓這一利國利民的服務深入市場,普惠大眾,推出了各種價格有競爭力的產品以及與各大保險公司合作產品,例如金匯航空救援的365元年卡,一年無限次院前救援;人保財險的車險客戶可享受免費提供的救援服務等。航空企業自身方面:行業裡比較突出的企業引進國外原裝進口醫療構型直升機,與全國各大醫療機構合作,可以做到在直升機到達的同時,攜帶醫院或者120的專業急救醫護,立刻開始救護,在直升機運送途中,也可以利用機載醫療裝置最大限度的保障傷患的生命安全。 目前,無論是政府、醫療機構、航空救援公司、保險等都在為了這一完善立體化醫療救援網路,不斷努力中,相信未來不遠,實現可期。

  • 2 # 關中老李

    航空醫療救護是航空救援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救護類別分院前救護、醫療轉運、器官轉運。按照運輸飛機機型可以分運輸航班轉運、醫療專機轉運、直升機醫療救護。

    醫療救護特點是成本高、響應迅速,是地面救護的補充。固定翼的運輸航班轉運和醫療專機救護一般為密封艙飛機,空中氣壓為海拔2000-3000米,在醫療救護時要考慮氣壓變化,救護專機要滿足飛機可以調整艙壓到海平面氣壓;要有專業受過培訓的空中救護醫生和護士;要有民航適航的空中救護醫療裝置;醫療人員要經過航空方面知識培訓、飛行機組人員要經過空中醫療救護方面知識培訓;一般固定翼飛機醫療轉運距離大於800公里,從醫院到醫院之間的轉運。直升機醫療救護一般距離小於600公里,飛機為非密封艙,患者要能夠經受空中氣壓變化的影響,直升機救護一般為低空飛行。

    醫療救護在國內還剛剛起步,還不能做到24小時全國覆蓋,與一些發達國家存在差距。3月19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印發《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決定從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在12個省(市)開展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工作。可見國家對醫療救護比較重視。

    在國內航空醫療救護還存在一下問題:(1)救援網路未能建議來。涉及民航、醫療部門、航空公司、空管、患者等。購置飛機成本很高、經驗豐富的飛行機組和航空醫療人員不足,全國網路建起來需要固定翼專機10-30架、直升機200-300架。(2)誰來買單?一般由患者全費買單或者由保險買單。成本費用直升機為3-6萬、固定翼為20-200萬(國際跨洋飛行距離較遠費用會很高),個人很難付得起高額費用,保險公司雖然嘗試推出了相關險種,由於救援網路未能全覆蓋、救援力量不足,還未能被老百姓普遍接受,造成保險收入不能支撐全部航空救援網路的運營成本。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問題,有了快速安全全覆蓋的航空救援網路、保險才能賣的動,有了保險的鉅額收入(百億級),才能支撐全國航空救援網路成本。(3)資訊化平臺。有了救援網路、落實了經費。還得有患者和航空救援機構之間的快速響應平臺,與120、999等現有平臺進行融合,患者一般都會聯絡現有的這幾個救援平臺,然後由專業醫生判斷適合地面救援還是選用航空醫療救護,還涉及責任問題,必須快速決斷並得到患者認可,一些免責協議和費用結算協議都得提前簽訂。歐美等航空救援發達國家可以做到直升機響應時間15-20分鐘,固定翼院間轉運2-4小時。如果響應時間太長,就發揮不了航空醫療救護快速響應的特點。

    航空醫療救護還任重道遠,需要各界繼續努力,相信再有5-10年,國內的航空醫療救護體系會逐漸完善。屆時,一個電話,就可以呼叫一架直升機20分鐘內趕到事故現場、2-4個小時可以呼叫一架醫療救護專機進行全球24小時醫療轉運將患者從任何事故現場第一時間送到醫療條件最好的醫院,而且全程有專業醫生陪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斛花什麼時候收採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