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業十三年(617)七月,李淵起兵於太原,以四子李元吉為太原留守,以長子李建成為左領軍大都督,以次子李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自率中軍,向長安挺進。
除了李淵父子,李家軍其他領導成員多由太原附近的文武官員組成。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很看好李淵這隻股票,有錢的出錢,有兵的出兵,比如那個晉陽宮監裝寂為了提高自己在新集團中的地位,就把自己所持有的隋朝集團的股票(全是一些急缺的糧食、武器之類的剛需股)一股腦兒都轉讓給了李淵。當然李淵在開空頭支票方面也很夠意思,只要你肯給我賣命,想當什麼官都好商量,反正以後有的是時間算總賬。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李家軍可以說是上下齊心,以一當百,所向無敵。加之李淵父子在行軍途中,注意與百姓建立魚水情,所以一路上義旗所至,從者如雲,幾乎是有征無戰,兵不血刃。
直至遇到屯兵霍邑(在今山西霍州)的隋將宋老生才算啃到硬骨頭。宋老生有精兵兩萬,雖比李淵少一萬,但有主場優勢,只要做好防守工作,拖也能把對方拖死。而李淵最怕的就是打這種耗時又耗力的相持戰,因為當時適逢陰雨連綿,糧餉不足,真打個一年半載的,後方的劉武周和突厥只需稍微一發力,便能與宋老生將自己包成餃子。
無奈之下,李淵召集諸將商議對策。裴寂思想比較保守,說:“太原是軍事重鎮,也是義軍家屬的所在地,既然我們一時攻取不下霍邑,不如先班師回去,待調整好最佳狀態後再伺機而動。”李淵認為裝寂分析得有理有據,當即表示同意。李世民則認為:“後方暫時還比較安全,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機會,我們不能輕言放棄,若遇到點小挫折就班師,不僅有挫士氣,而且難成大舉。”李建成也反對回太原。
李淵見兩個兒子都反對,突然醒悟自己是出來造反而不是旅遊的,即使撞到南牆也得繼續撞,根本沒有回頭路。好在這種悲慘境遇並未持續太久,隨著淫雨停歇,軍糧運全,形勢很快便發生了逆轉。李淵抓住時機,迅速出擊,在李建成、李世民、般開山等人的默契配合下,採用誘敵深入、前後夾擊、左右合圍的戰術將宋老生的軍隊包了餃子,並將宋老生斬於城下。啃掉宋老生這根骨頭後,李淵還未來得及輕鬆,又遇到一個絆腳石—鎮守。東城的屈突通。
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屈突通後來歸順了唐,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①y在追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的過程中,論功第一。這說明屈突通不同於之前的宋老生是個很有水平的將領。據史料記載,屈突通性忠毅,好武略,善騎射,屬於軟硬不吃的全能型人才。但李淵所率領的將士由於一路凱歌,心高氣傲,卻不管這些,爭相以顯身手,準備把屈突通這塊絆腳石變成自己仕途的墊腳石。結果可想而知,屈突通很快就用實力給他們上了一堂名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生動實踐課。李淵軍隊儘管把河東城像鐵桶一樣箍得嚴嚴實實,但屈突通不為所動,固守堅城,用“槍打出頭鳥”的策略一次次擊退潮水般的進攻。
投機分子裴寂為了洗脫上次“逃跑主義”的嫌疑,第一時間向李淵建議:“我主張與屈突通死磕到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以絕後患。”誰知這話剛說出口,李世民又持反對意見,說:“幹掉屆突通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儘快攻取長安,屈突通作為前進路上的一個障礙,沒必要和他太較真,繞過去不就完了嗎?所以,兵貴神速,我們應該避實就虛,直入關中。”
李淵聽他們這麼說,頓時顯得很為難,他本人很怕冒進,可兒子的話似乎也很有道理。左右權衡之下,最後李淵決定取個折中方案,一方面讓李世民率一路人馬渡過黃河入關,直取長安,另一方面又以相當的兵力對付屈突通。而與此同時,李淵的堂弟李神通、女兒女婿(柴紹夫婦)等人亦率軍前來加入大部隊,等到各路唐軍齊集長安城下時,人數已有20多萬之巨。
長安城內,留守的刑部尚書衛文升、右翊衛將軍陰世師等人面對兵臨城下的局面,決定誓死守城,挾隋煬帝之孫楊侑以拒李淵。但由於力量懸殊,效忠隋朝又沒有群眾基礎,都城很快被攻破。李淵成為長安城的新主人。
從此,富饒而易守難攻的關中平原,完全成了李家的根據地,也成了李淵奪取天下的最大本錢。彼時的李淵,掌兵數十萬,坐擁八百里秦川,雄視中原群家,停然成為逐鹿天下的最強力量。
隋大業十三年(617)七月,李淵起兵於太原,以四子李元吉為太原留守,以長子李建成為左領軍大都督,以次子李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自率中軍,向長安挺進。
除了李淵父子,李家軍其他領導成員多由太原附近的文武官員組成。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很看好李淵這隻股票,有錢的出錢,有兵的出兵,比如那個晉陽宮監裝寂為了提高自己在新集團中的地位,就把自己所持有的隋朝集團的股票(全是一些急缺的糧食、武器之類的剛需股)一股腦兒都轉讓給了李淵。當然李淵在開空頭支票方面也很夠意思,只要你肯給我賣命,想當什麼官都好商量,反正以後有的是時間算總賬。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李家軍可以說是上下齊心,以一當百,所向無敵。加之李淵父子在行軍途中,注意與百姓建立魚水情,所以一路上義旗所至,從者如雲,幾乎是有征無戰,兵不血刃。
直至遇到屯兵霍邑(在今山西霍州)的隋將宋老生才算啃到硬骨頭。宋老生有精兵兩萬,雖比李淵少一萬,但有主場優勢,只要做好防守工作,拖也能把對方拖死。而李淵最怕的就是打這種耗時又耗力的相持戰,因為當時適逢陰雨連綿,糧餉不足,真打個一年半載的,後方的劉武周和突厥只需稍微一發力,便能與宋老生將自己包成餃子。
無奈之下,李淵召集諸將商議對策。裴寂思想比較保守,說:“太原是軍事重鎮,也是義軍家屬的所在地,既然我們一時攻取不下霍邑,不如先班師回去,待調整好最佳狀態後再伺機而動。”李淵認為裝寂分析得有理有據,當即表示同意。李世民則認為:“後方暫時還比較安全,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機會,我們不能輕言放棄,若遇到點小挫折就班師,不僅有挫士氣,而且難成大舉。”李建成也反對回太原。
李淵見兩個兒子都反對,突然醒悟自己是出來造反而不是旅遊的,即使撞到南牆也得繼續撞,根本沒有回頭路。好在這種悲慘境遇並未持續太久,隨著淫雨停歇,軍糧運全,形勢很快便發生了逆轉。李淵抓住時機,迅速出擊,在李建成、李世民、般開山等人的默契配合下,採用誘敵深入、前後夾擊、左右合圍的戰術將宋老生的軍隊包了餃子,並將宋老生斬於城下。啃掉宋老生這根骨頭後,李淵還未來得及輕鬆,又遇到一個絆腳石—鎮守。東城的屈突通。
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屈突通後來歸順了唐,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①y在追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的過程中,論功第一。這說明屈突通不同於之前的宋老生是個很有水平的將領。據史料記載,屈突通性忠毅,好武略,善騎射,屬於軟硬不吃的全能型人才。但李淵所率領的將士由於一路凱歌,心高氣傲,卻不管這些,爭相以顯身手,準備把屈突通這塊絆腳石變成自己仕途的墊腳石。結果可想而知,屈突通很快就用實力給他們上了一堂名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生動實踐課。李淵軍隊儘管把河東城像鐵桶一樣箍得嚴嚴實實,但屈突通不為所動,固守堅城,用“槍打出頭鳥”的策略一次次擊退潮水般的進攻。
投機分子裴寂為了洗脫上次“逃跑主義”的嫌疑,第一時間向李淵建議:“我主張與屈突通死磕到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以絕後患。”誰知這話剛說出口,李世民又持反對意見,說:“幹掉屆突通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儘快攻取長安,屈突通作為前進路上的一個障礙,沒必要和他太較真,繞過去不就完了嗎?所以,兵貴神速,我們應該避實就虛,直入關中。”
李淵聽他們這麼說,頓時顯得很為難,他本人很怕冒進,可兒子的話似乎也很有道理。左右權衡之下,最後李淵決定取個折中方案,一方面讓李世民率一路人馬渡過黃河入關,直取長安,另一方面又以相當的兵力對付屈突通。而與此同時,李淵的堂弟李神通、女兒女婿(柴紹夫婦)等人亦率軍前來加入大部隊,等到各路唐軍齊集長安城下時,人數已有20多萬之巨。
長安城內,留守的刑部尚書衛文升、右翊衛將軍陰世師等人面對兵臨城下的局面,決定誓死守城,挾隋煬帝之孫楊侑以拒李淵。但由於力量懸殊,效忠隋朝又沒有群眾基礎,都城很快被攻破。李淵成為長安城的新主人。
從此,富饒而易守難攻的關中平原,完全成了李家的根據地,也成了李淵奪取天下的最大本錢。彼時的李淵,掌兵數十萬,坐擁八百里秦川,雄視中原群家,停然成為逐鹿天下的最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