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春年華187925332
-
2 # 雨潤萬田
對於農民來說流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的建議是要麼國家收購,要不農民形成一個大的組織,這樣的好處是農民種田,讓其他人去銷售。這樣既可以賺錢,也可以讓市民得利。
-
3 # 春日之虎
把蒜薹倒溝裡,不是傳統上的農民,而是資本家式的種植大戶,普通的農民種植大蒜面積有限,所產的蒜臺即便是沒有市場,也會鹽制起來自己食用,怎麼會扔掉呢。
哪些種植大戶之所以把蒜薹等蔬菜扔掉,是因為市場行情不好,賣賺不到錢,還不如扔掉。這正是政治經濟學上講的,相對剩餘的理論,市場經濟下,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還有將牛奶倒掉的。
我們哪個地方柿子樹很多,過去人們當寶貝,糧食短缺時,還當糧食食用,現在人們就棄之不摘了,爛到了樹上,因為摘的費勁,不掙錢,市場經濟下就是這樣。
-
4 # 生命的過客686
這種事情只不過也是一種經濟問題,奸商逼農民到蒜薹在溝裡一事,說奇怪也不併不奇怪,現在每個行業都進爭非常激烈,城市人決對不會把自己吃飯的"桌子"讓給農民來坐,再加城市萊商們手裡的菜多數也來自農村,都是透過低價從農民們手裡買過來的,靠攢取中間差價來維持自己的生意,如果農民同樣也把相同的菜拿到城市裡去賣,差不多就是和城市萊商搶奪飯碗,加上萊市價格的混亂,城市萊商的利益將為此受到影響,就會發生利益上的衝突,城市物業管理又特別嚴,根本就沒有農民的一席之地,所以很多農民寧願把菜的價格適當低一點給城市的菜商們,讓他們去攢取差價,農民也不用背上拿雙重工資的罵名,不過話說回來,不是農民不想拿到城市裡去賣,而是菜的價格混亂,有些時候跑一回城裡,去來的路費都不夠,所以很多農民也不願城市裡去賣菜,很多時候自給自足就可了,這並不是農民懶,而題無法創造剩於價值,生活困難,所以有些時候也請各位能夠理解理解農民,他們真的太難了……、
-
5 # 微塵微視界一、自己沒有銷售渠道
很多農民種植蒜薹完全是跟風,看著別人種了,自己也跟著種,可到收穫時發現,原來大家都有很多蒜薹,而收購商卻要貨不多,這時就開始慌了。習慣了在家等別人上門收購,一旦別人不來收了,就算自己想去城裡賣,也會發現沒有相關的路子,比如在城裡賣給誰,哪裡可以擺攤等等都不清楚。
二、運輸成本、人力成本也不一定划算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產地和消費終端的農產品價格相差很大,比如說產地只有0.5元/斤,而到消費者手中卻成了2元/斤,這種價格差會讓人有種錯覺,中間的利潤很大。可實際上如果自己去嘗試了,就會發現賺不了什麼錢,越是單價低的農產品隱形成本反而越多,蒜薹從地裡採收到進入消費終端,需要經歷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付出成本。如自己進城去賣,首先得采摘,自己忙不過來還得請人,自家沒車的還得租車,七七八八算下來賣便宜了根本就是虧錢。
三、品質不佳自己都沒信心好的東西無論何時都不愁沒銷路,消費者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的,採購商希望採購到受消費者青睞的,而種植戶則希望所種出來的蒜薹都有人收。蒜薹種植戶有不少,無論行情怎樣,都是有人賺錢有人賠,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蒜薹品質問題,賣相好、口感好的蒜薹銷量高,價格也不錯,相反,賣相差、口感差的蒜薹銷量還低。這樣的蒜薹就算自己拿到城裡賣的便宜,也很難收到消費者的追捧。
四、種植面積過多靠自己進城賣也難解決問題有些種植戶種蒜薹十幾畝以上,一旦銷路不暢,就算自己進城去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當地供應量很大,城裡賣的價格也高不了,而且自家地裡還有那麼多,靠這樣散賣肯定解決不了問題,還耽誤時間。還不如直接把蒜薹處理掉,趕上時間種其他的經濟作物。
種植蒜薹一旦出現銷路難時,農民應該反思,多瞭解市場需求,不盲目跟風種植,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更不要指望依靠別人的同情來賣商品。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如何讓農產品種植與消費者需求很好的對接起來?這才是根本。
在農村,蒜薹滯銷了,有人說是農民盲目種植的原因,也有人說是奸商故意壓價不收購,逼著農民把蒜薹倒溝裡。
如果說真的是奸商逼農民把蒜薹倒溝裡的話,那麼農民為什麼不自己進城去賣?
回覆列表
農民是經消商嗎?不是的,農民只是農民,不會做買賣的農民,蒜薹倒掉,也沒辦法,有心殺賊,無力舉刀。只有爛掉,爛掉的不只是蒜薹,還有蒜農的一片善心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