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日曉心理
-
2 # 婁底烤魚王
1。轉移注意力,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向美好的,有趣的是事情上去。或者你喜歡的事情和人。
2。立刻離開當下的環境,去戶外走一走,看一看遠方。
3。內心自省,深呼吸反思自己的過錯。到底哪裡需要改進。
-
3 # 老肖心理學實踐者
題主說的都是一些外在的情緒表象而已,當情緒產生時,直接去調節情緒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比如,情緒很差的時候告訴自己我不要情緒差,我要情緒好起來,然後過了一會,感覺怎麼情緒還這麼差。然後自己不斷的糾結在情緒的漩渦裡,最後被情緒所控制,不能自拔。
那麼,如何可以成為情緒的主人,擺脫情緒的控制呢?其實就是著名的ABC法則,也叫事實、觀點、情緒法則。ABC法則的主旨是:人的情緒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而是透過事實,觀點,情緒的路徑產生的。首先,有一個事實也就是誘發事件,在這個誘發事件的作用下,我們會對這個誘發事件有自己的解讀,這個解讀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這其實就是我們對某件事情的想法,積極的想法會產生樂觀的情緒,消極的想法會產生悲觀的情緒。想法其實就是產生情緒的關鍵所在。很多人都覺得是環境讓我情緒不好的,比如陰天下雨,就是因為下雨了我的心情才不好,天氣太糟糕了影響心情。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回答,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想想看,對於下雨這個事實,已經是客觀發生的無法更改。有些人覺得,下雨太討厭了,而且為什麼我這麼倒黴,出了門就下雨。那麼對下雨這個事實,消極的解讀~倒黴,就會產生糟糕的情緒,甚至波及到周圍的人。反之,有些人把下雨看成是很有情調的事情,濛濛細雨讓人沉醉其中,自然在這樣的想法下,情緒就會非常舒暢。所以,可以看到,積極的想法讓人精神振奮,對於同一個事實,在積極的想法加持下,會產生快樂的情緒;相反,對這件事情用消極的想法對待,就會產生悲觀的情緒。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我們對待同一件事情,也就是客觀事實,想法和解讀不同,情緒就是不同的。情緒只是想法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產物而已,發生的事情不能決定你的情緒,只有你的想法才是產生情緒的直接原因,所以掌控調整自己的想法,你就掌握了調節情緒的核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想法,想法,想法。一定要去主動的調整想法。
所以,題主的問題,怎麼去調節自我的情緒?其實就是ABC法則。找到那個讓你有不好情緒的事實,然後根據這個已經發生的事實,你的想法究竟是什麼?找到這個想法之後,你要問自己,這個想法符合實際嗎?真的是這樣的嗎?這個事情有沒有其他的角度?我是不是陷入了自我認知的侷限?經過與自己的辯論後,慢慢的你就會發現自己想法的錯誤和不切實際。接下來,就是去修正錯誤的想法,把不好的想法修正為積極的,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想法上來。一旦你找到了這樣的積極想法,那麼你就找到了開啟積極情緒大門的鑰匙,好的心情和情緒就離你很近了。
回覆列表
您的這種情況是軀體病症還是心裡壓力過大呢?
如果是軀體病症最好尋找專業的醫生就診,不要自己亂用藥。
如果是心理壓力過大,那我覺得你急需放鬆,因為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和程度,給你推薦幾個放鬆的小方法
1.肌肉緊張放鬆法
肌肉放鬆法透過讓人有意識地去感覺主要肌肉群的緊張和放鬆,從而達到放鬆的目的。你試一下這種感覺:將你的右手握成拳,攥緊些,再緊一些,然後感覺一下手和前臂的緊張狀態,讓這種感覺進到手指、手掌和前臂。然後再放鬆你的手,注意緊張和放鬆之間的感覺的差異。你可以閉上你的眼睛再做一次,意識到那種緊張,再放鬆,讓緊張感流走。
2.音樂催眠
找一段安靜舒緩的音樂(可以是大自然的聲音,)保證一個不被人打擾的空間和時間(可以是睡前)開啟音樂,閉上眼睛,隨著音樂做三次深呼吸,然後在心裡想象你很放鬆的畫面,在心裡告訴自己你正在放鬆。安撫自己的情緒。(這個如果有條件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做)
我們要明白的是先解決情緒再做事,如果有一個好心情,做事是會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