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夫說歷史

    方孝儒的父親死於空印案,確實是受到牽連而冤枉致死的,不過方孝儒並沒有以此拒絕輔佐大明的新君建文帝,很大程度上受封建的忠君思想所固化,你可以說他是愚忠,也可以說“認賊作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方孝儒的忠心,你想想他的老父親被朱元璋殺了,自己還是繼續為大明王朝效力,筆者認為他這麼做,還是希望輔佐新君,服務大眾。那麼方孝儒是怎麼忠於建文帝的?輔佐建文帝時,多次給建文帝諫言,燕王朱棣將是心腹大患,奈何建文帝只是一聽了之,覺得自己的叔叔怎麼會對自己不利,更何況他現在還是皇帝,朱棣這個皇叔應該不會僭越君臣這道輿論的紅線,然而建文帝的削藩之舉,還是觸動了朱棣的神經,於是就發動了“靖國難,清君側”的對峙局面,既然撕破臉了,那就開打吧,方孝孺建議寫一封勸退詔,意識是大家都姓朱,叔侄有矛盾也不至於劍拔弩張,你朱棣呢還是乖乖回你的封地,百姓也能免於戰火的摧殘,建文帝聞聽,那就照此辦理,命欽差前往告知此做法,奈何朱棣的威名在外,欽差愣是沒敢拿出來,導致戰火火速蔓延,方孝孺親手寫的勸詔沒有頂任何作用。多次交手後,建文帝敗了,朱棣見到了方孝孺,想給予其機會為自己服務,讓他寫即位詔書,方孝孺的忠此時表現出來了,不僅沒有幫朱棣寫,而且還罵朱棣這個不地道,那個不名正言順,愧為人臣,愧對先帝等等,雖然在攻打金陵時,朱棣的謀臣姚廣孝就知道他方孝孺的倔脾氣,特地為他在朱棣面前求情,要放他方孝孺一馬,朱棣當然記得,於是還是想爭取一把,奈何方孝孺不該初衷,朱棣以要滅其九族試探,結果方孝孺說你滅十族有如何?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朱棣還會留他?於是被處死在城門外,其實是不是真的被株連十族,學者界爭議很大,只不過以此事件,證實方孝孺的“忠”而已。

  • 2 # 江東汪郎

    很多人覺得奇怪,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死於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的“空印案”,他並沒有因此生出怨恨之心,反而在洪武駕崩後盡心輔佐建文。

    然而,他在面對靖難成功後的朱棣時放佛變了一個人,拒絕為朱棣起草即位詔書,拒絕和朱棣合作,顯得非常固執、迂腐,以致慘遭滅門。

    同樣一個人,為什麼性格前後不一呢?汪郎認為,這就是方孝孺的高尚操守。

    方孝孺是孔門弟子,文學大宗,在士人的圈子裡影響很大,所以朱棣的謀士姚廣孝認為他是天下讀書人的“種子”。這樣的人你可以笑他迂腐,但絕不能忽視他對自己心中所理解的正義的那份堅持!

    豈能因私仇而毀大義?忠不言君錯,子不記父過,方孝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

    朱元璋出身貧苦又是馬上皇帝,所以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簡單粗暴,對於貪腐更是零容忍,為此還制定了“剝皮萱草”的反腐方針。方孝孺的父親不幸捲進了“空印案”,觸犯了國法,按《大明律》就是死罪,對於方孝孺這樣恪守禮法的讀書人來說,這並沒有什麼好怨恨的。

    而且洪武帝並沒有牽連無辜,沒有因為他方孝孺是方克勤的兒子就對他有偏見,相反還對他非常器重,不僅讓他進入了皇太子朱標的視野,還允許他講學。

    朱標死後,洪武帝又將他定為皇太孫朱允炆的班底,這是什麼?這就是知遇之恩!古代的文人不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宰輔,成就一段君明臣賢的佳話。而洪武帝的做法就是在告訴方孝孺,皇太孫年幼,我正在給他組建班底。你作為大文豪,有著經世之才,這種名垂青史的好事你就等著吧,有你累的時候。

    汪郎認為,方孝孺其實並不迂腐,作為明初的文壇領袖,他如果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那死了活該。正因為方孝孺很清楚一點,他才會在建文朝忠心耿耿,以期待實現士大夫與帝王共治天下的盛景,在青史之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到底有沒有“變異獸態犀牛將軍”?有的話能賣多少錢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