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蔓文化傳媒
-
2 # 壯鄉小桃
你常常可以看到智慧手機殭屍,他們走路的時候似乎開著導航儀,眼睛盯著手機屏。最好的情況,他們讓人感到厭煩,而最壞的情況,他們將自己置於危險的情況中:急診室的資料顯示行人受傷有10%的情況是因為手機分散注意力而導致的。
Ben Zimmer在《華爾街》日報最近的一篇報道中寫道,一項關於行人安全的調查顯示,有8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走路時分心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但在這部分人當中只有29%的人承認自己有這樣的問題。這個例子很完美的解釋了心理學家所說的自我增強偏見,這個概念是在描述尷尬的情況是:
“你認為自己比平均值更好,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這種現象有時也被稱為烏比岡湖效應。”
例如1980年,瑞典心理學家Ola Svenson發現88%的美華人認為自己比一般人駕車更安全,有93%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更熟練。有一半的人認為自己駕駛的安全性位於前20%。人們似乎認為自己比一般人更聰明、更公平、更健康。2011年,芝加哥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發表了一項研究表明,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比實際情況更受歡迎。
【事實上一些研究還發現,那些不太擅長某項技能的人最容易擁有這種偏見。】
1999年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家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進行了一項著名的研究,測試學生在語法和邏輯方面的能力,並且進行對比。他們再一次的發現許多人高估了自己的能量,但那些不太擅長的學生他們的自我評價更加接近實際情況。在語法實驗中,那些得分為10%的人認為自己的分數應該會位於60%左右,而那些頂級學生,他們則覺得自己為70%左右,而實際上得分為90%。
《今日心理學》的作者Lawrence T. White和Steven Jackson最近指出有一些特性是西方人獨有的。他們描述91年的研究結果後發現,西方人比東方人更容易高估自己,西方人也更容易認為自己具有獨特的才華和理想人格特質。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認為自己是更好的司機這種傾向會讓他們錯誤的認為在開車時是可以發簡訊的,實際上並沒有人可以很從容的一邊開車一邊發簡訊,這種行為將司機以及路上的每個人都置於一種很危險的情況中。一些腫瘤專家相信他們的病人能夠戰勝病魔生存下來,這種的過度自信會讓他們制定出不切實際的治療方法。
-
3 # 朝旭影片
手機如同以前的大煙鴉片一樣,電子鴉片。
看自我控制,現在人情變得淡漠,越來越不愛交往的多,手機上什麼功能都有,滿足一切需求。。切記過馬路不能看手機。。從小孩開始,注意眼睛視力。不要讓小孩過度沉迷於手機。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師。。父母一個人都拿個手機,小孩必定也是。。小孩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小孩內心:放下手機陪陪我,放下手機抱抱我,放下手機與小孩做親子游戲。。手機利用的好的是對學習輔助,利用的不好,是炸彈。
-
4 # 龍圖3
其實該問題應是比較複雜的,牽扯到心理學、社會學、資訊科學、行為學……️我能嘗試的回答,只是覺得這是科技發展階段的必然結果:人衣食無憂後,主要行為不再是勞作而是休閒和學習:我小時候借讀《林海雪原》就做到了廢寢忘食、手不釋卷;何況今天手機媒介更豐富多彩呢?資訊時代,蒼蠅蚊子伴隨清風一股腦向你湧來,使你沒有招架之功,每日在清風和垃圾中呼吸……(現在就是)。
開卷有益,不管怎樣,對於尚有甄別、過濾能力的我們,總能從中獲取有益的東西。但大多數是吃垃圾長身體,特別是孩子……
淨化網路文化和資訊,是社會工作者一項不可忽視的任務啊!
-
5 # 情感錦菌
一是為了跟隨社會的潮流;二是有時候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尬尷;三是真的在忙事情;四是被某些內容給吸引住了;五是打發無聊的時間;六是本來就是個網蟲,不上網會要命的!
回覆列表
畢竟做自媒體的,互動也是重要的工作內容啊!
但是我一般都會靠近綠化帶,基本上不會走到危險區,主要是怕不安全!
現在只有吃飯和走路是看手機的,其他大部分時間都要電話才能聯絡上我!